爐的技術力量,開始自己建造使用燃油鍋爐的輕型巡洋艦與驅逐艦。
有了美國過來的技術保證,可謂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艘輕型巡洋艦向英國訂造,起碼在20萬英鎊往上,可現在自己造,要不了18萬英鎊,這還是在自己沒有經驗的情況下。
其實這個時代哪怕造三四千噸的巡洋艦也是撲街貨,不值得,還不如專心研究驅逐艦,說不定能在一戰中大賣特賣。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一步卻一定要走,既是積累經驗,消化技術,也是培養大批的人才。
本來之前載洵與薩鎮冰載洵一行先後訪問了義大利、奧地利、德國、英國的海軍學校和船廠,並向義大利訂購炮艦1艘,向奧地利訂購驅逐艦1艘,向德國訂購驅逐艦3艘、江防炮艦2艘,向英國訂購巡洋艦2艘,但是基本都給取消了訂單,就剩下了一艘英國建造的“應瑞”號巡洋艦,花了20萬英鎊。
李安生是連這20萬英鎊都不捨得花的,但考慮到能夠用來作為自己造艦的參考,讓英國方面提供艦炮等多種技術,也是值得的。
不可能一下子就建造數萬噸的主力戰艦,就這麼原地踏步,等到在英國與德國訂造的兩艘戰列巡洋艦回來,想要自己建造是絕無可能。
只有趁著這段時間迅速的積累經驗,綜合英國、德國與美國的造艦技術,儘快消化吸收,等到兩三年下來,自己建造上兩三個型號的主力戰艦,造艦技術必定能上幾個臺階,真正的成為當世造艦強國。
日本就是走的這條路,但李安生的辦法比日本更多,眼界也要開闊,走的歪路將會很少,直接後來居上,趕超日本也就在幾年的時間。
薩鎮冰對李安生提出的驅逐艦也很感興趣,這種在英國被稱為“魚雷艇驅逐艦”的軍艦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魚雷艇,同時攜帶魚雷,用於攻擊敵艦。德國海軍發展的同型別的軍艦則稱為大型魚雷艇。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管,編隊使用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要突擊兵力,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同時還要對敵艦隊實施魚雷攻擊。
事實上,從本質而言,驅逐艦就是一種大型的魚雷艇。
李安生推斷,將來驅逐艦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廣泛,因為這種艦隻的適應相當強大,比如他“設計”的這款驅逐艦,採用了德國提供的燃油蒸汽渦輪機動力裝置,這種技術也將在李安生到達德國之後,轉jiā給中方。
這款噸位並不大,但是動力充足的驅逐艦航速將超過35節,攜帶魚雷和水雷,進行艦隊警戒、佈雷以及保護補給線的行動,並裝備掃雷工具作為掃雷艦艇使用,甚至直接支援兩棲登陸作戰。
加入中日開戰,商隊護航,突破日本海上封鎖等重任將jiā給它們來完成,有了兩艘戰列巡洋艦當刺客,日本很難徹底封鎖中國的海上jiā通運輸線。
對於薩鎮冰,李安生的印象,還是來自於後世的電影電視《北洋水師》,那位豪爽愛酒地蒙古漢子。
實際上,他出身於著名的福州…目人薩氏家族,其始祖為輔佐元世祖經略吐蕃有功的…目人(屬西突厥部落葛羅祿)答失蠻,元代中期賜姓薩,後為蒙古族同化。
薩鎮冰不尚空談,到了高昌廟之後日夜鑽在船廠,將所造艦隻的各項引數摸的一清二楚,同時他也親自指導南洋海軍官兵練習航海駕駛技術以及演放魚雷、打靶、備戰練等戰鬥技術,讓李安生頗為放心。
將江南造船廠的造艦jiā給薛策與薩鎮冰,他才放心的趕赴歐洲,幫助中國實現那宏偉的主力戰艦夢想。
他們並不清楚,在他們踏上郵輪的那一刻,整個世界為之矚目,這代表著中國重新走向復興的第一步。
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fǔ深知海軍的重要。於是仍四處購艦,掀起了清朝第二個購艦
但是,這還遠遠不能看到中國海軍復興的希望,在這個戰艦即為國家地位與實力體現的時代,只有主力戰艦才是主流。
尤其是無畏戰艦出現後,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日本也清楚的認識到了它號稱世界第三實際世界第四的海軍噸位,在時代的流之中,將會越來越不可靠,那一大排的前無畏艦,都將是坑爹貨。
所以,日本迅速的開始了造艦之路,從自己毫無能力建造全部向英國訂購,到自己半買半造第一款“河內”級戰列艦,結果造到一半就成了jī肋廢品;一聽說中國有訂造主力戰艦的苗頭,立即急吼吼的向英國訂造了一艘“金剛”級戰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