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的信用還是有的,雙方簽了合同,就再難違背,李安生在任的時候就推廣契約精神,錫良同樣如此。
ā一半的錢,就能實際擁有整艘飛艇,不過是數十萬兩銀子,豁出去的話,兩年節省下來的運費,就能買一架飛艇,更何況這飛艇的壽命極強,能夠用上一二十年沒有問題。
現在什麼都講究一個成本核算,就比如東北各地紛紛爭著買飛機,用來給農田播撒農甚至還有人用來播散苗種,實際使用下來,能夠降低成本,一個兩三百戶人家的農莊擁有一架飛機,還是很合算的。
各種飛行員學校一時之間也開出了好幾家,這些糧商已經在考慮著,要求儘快推出飛艇學校來,教授駕駛飛艇的技能,將來有了銀子多買幾條。
“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好更大的飛艇?”有人算了一筆帳,若是購買5條以上的飛艇,為各家沒有實力買的起飛艇的小糧商以及中小商行專做運輸,運送散貨,利潤能夠很可觀,幾家手頭有錢的商人已經在商量,要不要合資開一家飛艇運輸公司。
“聽說是有的,東西更好,可價更高啊,好像說是用什麼合金做骨架,氣囊也更安全,這飛艇就是要牢固安全,不然損毀的話,這銀子就打了水漂。”
“聽說外國也已經有了這種飛艇公司,專載人載物,我看啊,載人更賺錢。”
的確,飛艇載人是最安全的,但是,在開始階段,還是載貨更加利潤高,不為什麼,這年頭,敢去坐飛艇的都是膽子大的。
這不,剛下飛艇的幾個人已經在渾若無事的大聲探討起來,這飛艇的實用與價比。
價比這個詞是李安生提出的,也就是說,東北不論是地裡出產,還是加工製造,都要有足夠的價比,不僅要質量好,而且還能夠在賣出高價的情況下更能體現質量的優勢。
有幾個膽子小的ǐ軟了,一下飛艇就軟倒在地,吐的死去活來,這輩子再不願意上飛艇,但是,膽子大的永遠有,而且還不少,他們永遠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於是,幾位糧商世家的子弟,當場表了態,回去之後儘快推動家中購買飛艇,並且考慮加入到飛艇運輸這一新興行業中來。
李安生出來的東西,不是暴利就是神器,這點在國內國外都已經驗證了,出於對李安生的信任,飛艇也迅速的被這些人接受,這倒是李安生始料未及。
水泥船海、由東北大農莊促成的拖拉機海、農業飛機海,還有這飛艇海,東北前景可是一片光明啊。
尤其是在軍事上的話,這坦克海與飛機海可是讓李安生期待已久。
在坦克製造技術以及飛機制造技術上,中國絕對能夠領先世界。
而且在坦克駕駛員與飛機飛行員的人才培養上,中國也領先世界的太多。
將來大農莊隨便拉一群人出來,便是坦克手、飛行員,而像日本這樣的國家,說不定機械師修理維護坦克,還不如東北的農民土八路。
東北目前中小規模的農莊已經上萬個,有數千戶的大農莊也有數百個,將來可是隨便就能拉出幾個裝甲師,幾個飛行大隊。
這就是大農莊機械化農業的好處,所以,李安生現在可是將他的快樂建立在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痛苦之上,無限加大農業恐怖主義。
中國人好養活,粗糧就能對付,而殖民地糧食減產,減的可是列強的命根子,尤其是英國這樣對糧食無比依賴的國家,還有它那遍佈世界的棉紡織品傾銷。
到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糧價還要漲,而中國的糧食生產不斷的增長,不僅能夠解決四萬萬人吃飯問題,還能夠大量換取外匯,這可是天賜良機,要不然,哪裡有這樣的好事,糧食能夠輕易地jā換到各種的工業品、機械、軍艦等。
甚至,糧食換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李安生,正在幹拿石油來換土地的勾當。
他們的船隊經過新加坡的時候,正好是李麥邊與金翰聖在新加坡與安德遜爵士談判。
為了表示誠意,兩人甚至沒有帶著衛隊,而是大搖大擺的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
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手中握著王牌。
“什麼?我有沒有聽錯,或是兩位的表達有所錯誤?”
安德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似乎聽到那個叫麥克的蘇格蘭人提出,汶萊自治領將包括沙撈越與沙巴兩地,包括整個加里曼丹島的北部。
這簡直就是大半個馬來亞的土地,就這麼的併入汶萊這個微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