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世真正的好槍,比如德國產的98k等槍,連槍管都是需要特種鋼,之前中國並沒有這個能力,是李安生極力推動了中華鋼鐵公司的興辦,如今不但達到了年產鋼鐵百萬噸的目標,而且還在進行進一步的擴張產能,預計在兩年後,產能能夠翻一番。
這還是李安生對外公佈的資料,其實,他的目標是要在一戰前將整個中國的鋼產量推上三百五十萬噸大關,如此才能夠極大的降低大戰時期中國工業化程序的成本,還有餘力出口。
中華鋼鐵公司自行研製出鉻鋼及鎢鋼等特殊合金鋼,用於槍管、炮管,甚至在德國專家的幫助下,開發出了當世最為先進的船用鋼、裝甲鋼等等特種鋼。
當初李安生親自編制了零件機械加工、成槍裝配、熱表處理等工藝規程,制定了材料消耗定額表,並補充設計了工藝裝置。
江南製造局可以說是當世首先第一個實行後世的那種現代化生產大批次生產方式,李安生同樣做了弊。
在加工方法上也多有改進革新,如小坯件採用一次加熱,一次鍛造成型;型面加工除廣泛採用成型刀具、組合刀具、仿型車床、仿型銑床外,還採用自動進刀加工工藝;膛線加工、鉸削內孔採用多刀刃鉸刀;鑽桿改由刀頭、刀杆焊接而成,鑽一支槍管孔的時間比原來節約30%;採用鉤形拉絲刀加工膛線,比原來節約工時60%以上。
正因為有了這些努力,才有了中**工體系的完備,迅速崛起,支援了這場中俄戰爭。
蔡鍔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用手臂捅了捅蔣方震,好奇的問道:“照理工廠應該結束戰時管理體制了,怎麼現在還是軍管?”
江南製造局在中俄戰爭時期進行了嚴密的防護措施,並且由軍管會接管,進行監督生產,到現在依然沒有撤除。
蔣方震小聲的說道:“全國陸軍這次大換裝是必定的了,全部列裝‘辛亥’式步槍,火炮、機槍等同樣如此,這些制式武器都是不需要繳納專利費用的,可以放心生產。光是咱們這全國陸軍自身所需,就能支撐咱們的兵工廠繼續維持下去。更何況,歐洲那邊正在打仗,奧斯曼帝國前陣子才買了6萬多條槍去,現在一次性又是二十萬條步槍的訂單,還有無數的機槍與火炮。可見,咱們生產的武器效能,外國人還是心理有數的。”
“就連飛機,奧斯曼帝國也是一次性訂了一百六十架,而其他巴爾幹國家也紛紛上門,加上一些其他國家,近段時間,總計訂單超過了六百架。”
這便是中俄戰爭的另一大好處,中國的軍隊戰鬥力得到了世界公認,中**隊的武器也得到了世界的好評,比如飛機,中國的飛機可是創造了歷史,最為輝煌的一次戰鬥,十六架中國飛機將俄軍從歐俄調過來的八十餘架飛機揍的哭爹叫娘,一股腦擊落了四十餘家,自身卻無一損毀。
巴爾幹的各個國家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一窩蜂的都跑來訂購中國的飛機,尤其是在奧斯曼帝國同樣在中國大肆訂購武器的訊息刺激到了他們。
第三百八十四章 汶萊崛起
中國的飛機有這樣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由飛行員發射機槍子彈,在空中擊毀敵人的飛機,而不是由雙人飛機後座的副駕駛用笨拙的方法進行攻擊。
掌握了天空就掌握了主動權,這對陸軍來說無比重要。
誰能控制天空,意味著誰能將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能夠提前預防,對方的任何行動都將處於被監視之中,料敵於先,掌握先機,這是何等的重要。
整個軍事部署將會毫無秘密可言,完完全全的展露在對方的飛機眼前,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故而,巴爾幹交戰雙方都爭先恐後的向中國進口飛機,都想要憑藉中國的飛機來掌控天空。
本來法國與義大利等國都在兜售飛機,可結果全被中國搶走了全部訂單,也是讓人始料未及,讓整個世界的軍火商們為之訝然。
這也導致了許多軍火商紛紛上門訂購中國戰機,囤積居奇,想要撈上一筆。
而歐洲列強也在爭相研發最新的飛機,想要探究中國飛機能夠在機頭佈置機槍的奧秘。
李安生最好巴爾幹能多買點飛機,在天空中的較量能夠血腥一點,這樣的話,戰機戰損的越多,訂單就會越多。
兩次巴爾幹戰爭,這還只是第一次,戰爭還有的打,訂單還有一大把。
10月8日,門的內哥羅首先對土耳其宣戰,保、塞、希也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給予土耳其統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