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工程兵將軍費南德提出新的要塞設計方案,在從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到阿穆爾斯基灣的綏芬河流域南岸修建了1…7號堡壘和幾個要塞,在俄羅斯島的南岸和東岸修建了9…12號堡壘以及海岸炮臺、反登陸有頂通道等一系列基礎設施。
1910年工程計劃包括:在從烏蘇里斯基灣到阿穆爾斯基灣的謝丹卡山谷南端構築1…7號堡壘和a、b、w、g、d、e、zh、z防禦支撐點;在俄羅斯島南岸和東岸構築9…12號堡壘;在“第一河流”構築抗登陸海岸有頂通道、隧道彈藥庫和食品冷藏庫,在“第二河流”構築基地、長200公里的道路和許多其它的基礎設施。
設計者們運用了1909年由維利奇科中將提出的“維利奇科要塞理論”的基本原理,所有工事都克服了日俄戰爭時期旅順口爭奪戰中防禦工事所暴露的缺點,構築了許多碉堡和地下設施,混凝土天花板由u形鋼管、t形橫樑和瀝青構成,寬約3。6…4。5米,能夠承受420毫米炮彈的威力。堡壘側面構築了由混凝土建成的專門的火炮掩體,堡壘主要作戰工事是混凝土胸牆,配置有步兵,在胸牆下面構築有用於觀察的混凝土掩蔽部,在要塞的後部為其它的衛戍部隊構築專門掩體。要塞所有的部分都修築了地下通道,還修建有溝渠,主要用於抵禦暴風雨。
蔡鍔等人已經派人透過熱氣球拍得無數照片,得出了許多結論,想要攻克海參崴要塞,的確應該咬咬牙吃,忍住大量的犧牲。
建設者們並沒有完全照搬傳統的要塞構築理論,而在要塞的構造上充分考慮到了特殊的山地地形特點,並在較寬闊地區構築了防彈掩體,用來對付敵炮兵的“精確”火力打擊。4號堡壘外形上類似“維利奇科要塞”的“吊鞦韆”結構,1號和5號堡壘的外形結構與之差別很大,6號、7號堡壘在外形結構上具有獨創性,2號、3號和俄羅斯島嶼的新堡壘(9、10、11和12號)的防火裝置採用了新設計。這些堡壘不僅在俄羅斯防禦工事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曾佔有一席之地。
要塞的施工由大約有6一萬多名勞工承擔,他們的主要工作有:在岩石上用機械穿孔、隧道爆破、混凝土配料和攪拌,碎石。為了將幾千噸沙子、沙囊和水泥運到要塞外,還修建了一條專門鐵路和一些交錯的纜車道路。
強攻這樣一個堡壘是肯定萬萬不行,故而李安生還是決定使用毒氣戰。
這東西像是老相識一樣,不時的就會催促他趕快生產,因為李安生相來說毒氣戰的秘密要足夠遵守。
由於俄軍的海上力量已經給解除,所以北洋海軍的艦船能夠輕易的靠到近處審視這個意義非凡的要塞。
位於海參崴正北俄羅斯堡壘,海參崴要塞堡壘群中建設最早地一個堡壘群。早在1877年時即開始營造。同樣也是最為重要的堡壘群,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多次擴建。所在的俄羅斯山脈末端已經被完全要塞化,這裡距離金角灣泊區約4。5公里,距離金角灣入口8。5公里,從海拔100…120米的核心要塞炮兵群下望,可以俯視整個海參威金角灣,曾經這裡的要塞炮兵擁有四門356毫米和十六門305毫米、二十四門254毫米岸防炮守衛著整個海參崴和附近的二海面,而數量眾多的的152、120、107、76、57毫米速射炮為堡壘提供著良好的外圍防禦。
而堡壘中兩門直指金角灣的威力強大的254毫米速射炮,更是可以威脅金角灣內地任何目標。
諷刺的是,這些火炮居然派不上任何的作用,他們將在毒氣戰的作用下,完全失效。
這次東北軍調集了幾乎是絕大部分的飛機與飛艇,向海參崴進行轟炸,全部都是毒氣彈。
11月8日,經過數個月的圍困,雙城子要塞終於給攻破,而海參崴,也坦誠出現在了這裡。
11月14日,俄軍在海參崴軍港駐波的幾艘艦船都給潛艇擊沉在海灣內,使得俄國守軍的意志一塌糊塗。
11月底,海參崴俄軍投降,這個東方港口就此落到了中國手中。
第三百八十章 衛國軍南歸
首先要說聲抱歉,昨天頭昏腦脹,居然在地三百七十九章時將提綱與草稿的內容發了部分上來,導致許多情節都無法繼續下去,我並不是有意灌水,還請大家原諒。為了表示歉意,最近的幾章,我都會多寫個幾百字的添頭,算是給大家賠禮。
~~
中**隊攻克海參崴,並沒有遭到多大的傷亡,事實上,在幾個月的封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