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之下,唐紹儀內閣終於做出了決定,向日本賠禮道歉,並且支付了一筆為數兩百萬元的慰問金,讓蔡鍔與陳炯明等人引咎辭職,這已經算是相當客氣的了,不過,唐紹儀內閣還聽從了某些偉人的建議,嚴懲挑起事端的衛**官兵,交由中日聯合法庭審判。
至於日本提出的,在虹口四周劃出土地,作為護僑日軍駐紮之用,將來作為專門的日租界,所有中國內地所設日本病院、寺院、學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權。將必要地方之警察,作為日中合辦,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須聘用多數日本人,以資一面籌劃改良中國警察機關;中國允許南昌到杭州杭州到潮州的兩條鐵路修築權交給日本等條款,唐紹儀決定親自趕赴日本,與日本外相緊急磋商,看是否能有轉圜的餘地。
其實唐紹儀是準備犧牲自己的名聲,來換取一時的息事寧人。
這也是保守派與激進派的一次激烈交鋒,李安生被認為是激進派的領軍人物,正是憑藉他的激進,麾下迅速的聚攏了吳祿貞、藍天蔚、蔣方震等一干人物,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援,而保守派則得到了部分士紳資本家以及革命黨人的支援,認為目前應該穩定發展,對外妥協,換取一時的安寧來進行政治經濟改革。
唐紹儀其實並不是笨人,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並不由得他自己,而且袁世凱為首的派系態度也很暗昧,有些奇怪,但是局勢容不得他多想,他並不想在自己的任上,接連出現兩次戰爭,將國家大好前程打沒掉,他這個第一任總理遺臭萬年。
他自以為自己是高風亮節,不惜自己的羽翼,也要妥善處理好此事,但正是因為他的錯誤認識,才使得他走入了一個死角。
第三百八十九章 讓老袁衝鋒在前
從袁世凱府上出來,段祺瑞忽然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緊了緊大衣領子,手插在大衣口袋之中。
袁克定送他出來,也是神情肅穆。
這兩年,靠著跟李安生把兄弟的關係,袁克定很是發了一筆財,頗有些資本家的風範出來。
看來,老袁是不打算培養袁克定從政了,現在基本很明瞭,老袁固然是當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但是想要家天下,是萬萬實現不了了。
不說現在程李系如日中天,李安生的威望不亞於他老袁,就連革命黨人的勢力也不小,這便是政黨的威力。
如今孫中山在反覆奔走,黃興與宋教仁正在計劃改組同盟會,希望能夠推動政黨政治。
就連唐紹儀也加入了同盟會,一時之間同盟會這個攤子是鋪了開來,佔盡了便宜。
政黨政治是必然的道路,但是總不見得讓老袁也去加入同盟會?自然要分庭抗禮,另舉大旗。
現在革命黨人就是佔著這個先機,頻頻發難,要求推動政黨政治,內閣總理唐紹儀也加入了同盟會,難道讓他老袁就此下臺?
孫中山自以為棋高一著,推動政黨政治,實現所謂的真正的民主,煽動民意,他們就不明白,憑著政黨政治,就能夠將李安生徹底的擠開,讓老袁徹底的邊緣化?
段祺瑞的皮靴踩在厚實的積雪上,巷子口的汽車已經在等著,從人替他撐開了傘,大雪紛紛揚揚,正如當前中國的政局,亂紛紛。
李安生是當之無愧的強人,就連老袁都甘拜下風,這次怎麼會輕易讓同盟會藉機發難?
剛才袁世凱的意思很明瞭,就是讓段祺瑞做好上臺執政的準備,想必是與李安生有了默契。
這也不難理解,袁世凱逼著段祺瑞透過了對蔡鍔等人的處置結果,並且不出面阻撓唐紹儀的昏招,必定是跟李安生有了協定。
而自己,也是這次協定的受益者。
這就讓他段祺瑞有些看不懂了,照道理,袁世凱想要修改法案,進一步擴大大總統的權力,甚至,從內閣手中搶奪大部分的權力,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李安生,最大的阻力也是李安生,為何兩人會聯合起來,對革命黨人發難?
明年2月底,將會舉行第一次國會選舉,這對於中國目前複雜的政局來講,是一次大洗牌。
如今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袁世凱與李安生等這樣的豪雄並無約束力,此時政治形勢仍具有明顯的過渡色彩,其主要表現是資產階級民主形式得以保留,國會中同盟會員居多數,南方多數省政權也掌握在同盟會手中,程李系態度俺沒不明,資產階級革命派還有與北洋派一爭高下的實力。
由於幾大政治勢力的對峙,形成了民國史上一個短暫的特殊時代。政黨林立,輿論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