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
堪稱一直雜牌軍,色彩鮮明的雜牌軍,在這支軍隊中,土著領導白人,華人領導土著,白人領導華人,他們互相領導。
在這支軍隊中,沒有種族歧視,沒有民族之分,他們認同的,只是這支軍隊,認同汶萊共和國。
他們強烈的要求參戰,就像紅了眼睛的賭徒一樣,急著到戰場上去證明自己。
於是,總參謀部決定在土耳其戰場投放這支軍隊,除了白人之外的第一支有色人種軍隊。
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於剛剛的聖誕節前夕曾提出疑問:“難道除了把我們的軍隊送去啃佛蘭德的帶刺鐵絲網以外,就沒有其它的辦法嗎?”火性子的海軍參謀長費希爾公爵也贊同“外圍戰略”,不過他的眼晴主要盯著波羅的海。
突破達達尼爾海峽的想法在許多人的頭腦中滋長,但丘吉爾是這一想法的最一貫的、最有名氣的倡導者。可望獲得的獎賞是可觀的:迂迴包圍德奧的內線地位;建立一條經由黑海到俄國的可靠補給線;最終迫使土耳其退出戰爭;建立一條巴爾幹戰線;援助塞爾維亞;奧匈帝國或許會崩潰。
佔據地中海,徹底的將德國伸向世界的觸手斬斷。
雖然之前澳大利亞巡洋艦“悉尼”號擊沉了德國的刺客“埃姆登”號,但是德國在海上的威脅無所不在。
在日本拒絕了將“金剛”號與“比睿”號借出來之後,英國又將眼光放在了中國的兩艘戰列巡洋艦上頭,這兩艘戰艦同樣速度快火力強大。
而中國龐大的陸軍,也是的協約國無比心動,因為,他們得到了同盟國同樣在爭取中國的訊息。
為此,協約國組織了陣容強大的遊說團隊,希望能夠說服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作戰,除了中國的海軍,還有中國那令人心生恐懼的九十多萬正規軍五百萬的後備役,一次動員就能有千萬兵源的強大戰爭潛力。
12月22日,中國的“長江”號戰列艦正式服役,北京甚至還舉辦了慶祝活動,慶祝中國海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戰列艦,而且是世界一流的戰列艦。
雖然不知道這款戰艦效能如何,但是歐洲的交戰雙方還是感到無比的震驚,交戰的同時還在關注著中國發生的一切。
各國駐華公使們紛紛的向中國表示祝賀,表達了親近之意。
甚至,英法等國還紛紛在在華特權上頭作出了讓步。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李安生並不在意,想要讓中國為你們流血,不付出些代價,是萬萬不行的。
隨著4年的結束,千千萬萬的人沿著從瑞士到大海的350英里長的戰線,像蜘蛛一樣編織著錯綜複雜的帶刺的鐵絲網。西線陷入了塹壕戰。在東線,沿著1150英里長的戰線,嚴冬把大地凍成冰塊,精疲力盡、氣喘吁吁的格鬥者在等待機會。這場戰爭的頭幾場大戰役已經結束了;勝利錯過了,名聲掃地了。空軍發揮了十分有限的作用,但它的偵察報告有助於地面上摸索著的巨人。意味深長的是,剛好在聖誕節之前,德國水上飛機在倫敦上空扔下第一批炸彈。
這場戰爭已經席捲全球;貿易和金融、社會聯絡和個人友誼的形式都打亂了。在波蘭的荒涼平原和喀爾巴阡山麓的小丘,塹壕裡的聖誕節使敵意稍有緩和,甚至有過敵對兩軍聯歡和交換簡單禮物的事。但沒有持續多久。仇恨的種子已經種下;罪惡之花是註定要開放的。宣傳機器早已在絕妙地執行著。在5個月之內,協約國已傷亡了150餘萬人――前所未有的血的代價;同盟國的損失也不會少多少。
接下來的戰爭將更加的殘酷,交戰人數更加的龐大,傷亡也將更加慘重,兵源吃緊,到那個時候,只怕協約國與同盟國都要哭著求中國這個大老爺。
中國可以參戰,但是請拿出足夠的誠意來,拿出足夠的好處。
比如廢除所有在華特權,交還租借地與租界,還有廢除所有惡性債務。
另外,要是協約國還抱著拉攏日本來壓制中國的心思,那麼什麼都面談。
雖然中日將來難免一戰,但是成為白人的棋子,還是讓李安生頗為不爽。
5年的元旦,新的一年開始了,而新一輪的廝殺也將上演。
對協約國而言,佔領達達尼爾海峽將是世界上最高的獎賞。……馮?蒂爾皮茨上將(德國海軍大臣)說:“如果達達尼爾海峽失守,那麼我們就在這次世界大戰中輸定了。”
這種巨大的可能性要求周密計劃和大力協同。但是歷來使一個聯盟陣營遭到破壞的種種政治上的疑心妨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