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作為第一等重要的部門,自然也不可能倖免。而作為執掌財政收支的戶部度支司員外郎,宋明璋更是肩負重任。
大梁朝的戶部的主官是尚書,尚書下邊兩個侍郎作為助手,還有若干掌固聽從調遣。戶部之下分為倉司、度支司、金部司、糧部司四個子司,每個子司一個員外郎作為主官。金部司主管天下銀錢賦稅,糧部司則主管布匹、糧食等的賦稅。
財政收支才用分級彙報的形式,各縣匯總後報到州,州報到道臺,道臺匯總各州的賦稅,隨後再將匯總的文籍賬簿分別交到金部司和糧部司。兩司算清全國的總財政收支情況,再交給度支司稽核,度支司逐一對過收支,算清賬目,再交給刑部對的比部司逐一檢查勾兌。
到了這一步,刑部比部司的勾兌就只是檢查各處收支的手續是否齊全、前一年的財政預算與當年的支出情況是否一致。待比部司勾兌完畢,由比部司匯總所有的材料,寫一份總結的摺子交給皇帝,皇帝看了,瞭解了情況,硃筆批下,表示核對部分完畢,那麼各司的存檔摺子、材料都可以封捲入庫了。
再等六部、九寺將自己的年終摺子彙報完畢,皇帝也一一批下了,六部、九寺便將自己來年需要支出銀子的計劃擬好,交給度支司。度支司算好預算,做好規劃,與倉司合作,根據國庫的情況制定來年的財政支出計劃,再根據當年的收入,將各地財政的收支算好結餘,交給皇帝。皇帝令群臣商討,最後確定來年的財政支出計劃,分發給各地。
各地收到的公文中有預定的財政支出,各地便將除支出以外的賦稅收入交由當地軍隊護送上交。縣、州、道逐級匯總,最後由各道府兵護送抵京,交給金部司、糧部司驗收,制定文書賬簿,由兩司轉交國庫,倉司員外郎親自勾檢文書,檢驗銀錢,入庫。
至此,一年的財政收支事務才算結束。
而整個過程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比部司的摺子被批下、材料封捲入庫必須在年前,財政支出預算計劃必須在二月之前抵達各地,各地的賦稅必須在五月之前抵達京城,倉司則必須在六月之前將所有的賦稅歸入國庫。因為六月之後又是將是新一輪的財政收支開始——南方都開始收早稻了,準備收第一輪賦稅了。
身為度支司員外郎的宋明璋,現在在進行的就是稽核金部司、糧部司兩司的收支情況,這一算就出了問題。
謝凝一聽他說錢不對便正色起來,問道:“可是支出與預定的預算不符?先生懷疑有人貪贓?”
“這個還是小事。”宋明璋搖頭說,“貪贓是必然的,畢竟先帝無心朝政,二十六年積累下來的沉痾,陛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挖掉。臣說的不對,是收入不對。”
他將一本摺子呈上,道:“陛下請看。”
謝凝將冊子展開,裡邊已經詳細標註了各道收的布、米、錢是多少了,其中第一頁就寫著“江南道,布五百七十萬匹,稅二百一十萬兩”。她並不懂賦稅,因為賦稅的收入是記在戶部的籍帳裡的,史館裡記的都是朝堂大事,她的母親薛明岫沒跟她說過。
“先生,朕不明白。”謝凝虛心地問道,“這收入有何不對?”
“陛下,請看後面一頁。”宋明璋道,“今年江南道大水,顆粒無收,先帝是特赦了江南不收米租的。”
謝凝翻開後一頁,上邊記錄的是江北道的情況,江北道交了五百二十萬石糧,稅銀三百四十八萬兩,布一千零三十五萬匹。
“怎麼會如此?”謝凝立刻便吃驚了。
“這便是不對的地方。”宋明璋道,“江北道在黃淮之間,土地平坦廣闊,今年黃河、淮水都不曾發生旱澇的情況,故而江北道交了這許多糧,臣並不吃驚。但江南道歷來是魚米之鄉,即便是發了大水,但大水發生在六月,正是收割早稻和種植秋稻的時候,故而損失十分嚴重。但此前後都不曾發生洪災,不會影響桑蠶,為何布匹竟只有不適合桑蠶的江北道收入的一半?”
謝凝聞言不禁也神色凝重,“先生的意思是說……江南道,有人偷賦稅?瞞報?”
“恐怕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宋明璋苦笑道,“據微臣所知,江南道太守杜寒石是個為百姓稱道的好官,今年江南大水,杜寒石曾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上奏,請求先帝賑災。但先帝以國庫空虛為由駁回了,接著杜寒石又請求免去江南的糧稅,並且拉到了太尉的支援,先帝才不得已答應了。若是有人貪贓枉法,杜寒石不會輕易繞過的。畢竟,杜寒石也出身貧寒,深知黎民之苦。”
那可就難辦了,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