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在其間卻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他沒有將那夜的大屠殺如實報出來,只是當成之前協議般的騷擾,陳宮自然不知。
此時的袁術,做了一個不一般的舉動,他向自己的哥哥,也就是袁紹提出了借兵。
借兵十萬,攻大洛陽。
此時劉辯絲毫不知情形,他派出了陳宮,呂布,顏良,文丑,胡車兒,高順一起前去攻打公孫瓚的幽州。
此時袁紹原本正打著公孫瓚,劉辯前去是趁火打劫,理由是他曾經借兵給劉備,目的是去尋找趙子龍。
這次聲勢浩大,劉辯次時擁有三十萬大軍,但是其中16萬是各地守軍,不可能用來防守或者進攻。
他能調動的十四萬大軍之中,他撥出了8萬,由呂布為主帥,陳宮做軍師,直接朝著幽州境地出發,必求拿下。
而沒過幾日,袁紹得到了他今兵的訊息,頓時大怒,又聞其弟前來借兵,頓時應允。
袁紹借兵,這是為了報復劉辯不識抬舉,但是卻把劉辯推到了一個尷尬的地步。
袁術親帶大軍,原本鄭和滿的20萬大軍又恢復了,加上袁紹的十萬,三十萬大軍,棄城而出。
袁術竟然棄城而出,在路上集結自己其他城池的勢力,大軍竟然達到了40萬,準備一路殺到洛陽。
待劉辯發覺情況有變之時,陳宮已經帶領一干手下離開多日。
“報!”
“何事?”
“袁術一路棄城,帶領40萬大軍前往洛陽而來。”
“什麼!”劉辯已經無語了,有什麼國仇家恨,至於連城都不要,破釜沉舟。
“卿們有何解救辦法麼?”劉辯早朝,看著滿朝文武。
“唯今之計是馬上召回陳宮,或許還有勝算。”
另外個人說到:“就算陳宮返回,光是以14萬對付40萬,根本就是以卵擊石,沒有勝算。”
“不然,以軍師之能,應該還是能夠勝利的。軍師當初以幾萬大敗袁術十萬大軍,呂布能以8000大敗張燕5萬之眾,只要他們回來,想來應該不難。”
“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啊。”說話的是王允。
“那麼王司徒可有辦法?”劉辯問到。
“如今嘛…”王允既然稱貂禪為義女,那麼自然就成了便宜的國仗:“皇上,不如遷都。”
“又遷都?”劉辯皺著眉頭,似乎在考慮。
“皇上,不可啊!遷都乃需慎重,如何能隨便遷移。只要皇上將所有勢力集合起來,等待陳宮大軍和臣相他們回來,想來收復城池,易入反掌。”
劉辯如今終於體會到什麼叫遠水救不了近火了,自己太得意忘形,把所有力量都派了出去。
荀彧,荀攸,賈詡,陳宮,目前一個都不在,單憑自己似乎很難抵抗。
武將方面,呂布,高順,顏良,文丑,胡車兒等,也都被派在外面,只有張遼一人爾。
“所有大臣皆留在城內,你等乃是中立,無論誰來你們都應該無事。我會率領自己的部眾離開京城,不能與袁術那亡命之徒一般見識。”打定主意,也不顧眾人反對,劉辯開始整和軍隊,帶領著自己的心腹開始撤退。
他眼下還是有6萬大軍,所帶之人有貂禪,張泉等人,張遼斷後,保護他安然離去。
劉辯還使了個小心眼,把傳國玉璽留在了大殿上。
劉辯的逃竄,任何人都沒有想到,也讓袁術有些史料未及。
一個皇帝,竟然拋棄國都,說跑就跑,還真乾脆。
按照劉辯的話就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命跑比什麼都重要,沒了性命,難道還真在乎那虛名麼?
劉辯此時竟然是逃往袞州,這裡不得不說,是他的聰明之處。
他如果往揚州跑,則有孫堅。往另外邊跑,有袁紹。若是往南,則會遇到劉表,無論去哪,都是有強敵環伺。
袞州之前就被自己攻陷,此時張邈在那,可以照應。二來這個地方比較敏感,前後左右都是敵人。
正是因為如此,也正是因為敵人多,所以沒人敢碰。
誰要是貿然出兵,那麼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他就成了眾矢之的。
袁紹之所不打袞州而是先去吃幽州,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張泉的父親,也就是原本宛城之主張繡回到了宛城,對他而言,這個時候得保持中立,必須等待劉辯王者歸來他才可能表明態度。
袁術得了一座空城,鬱悶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