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繼續帶著部隊逃竄。
劉辯從來沒想過還有這麼逃竄的,可是呂布過於剛猛,實在難以抵擋。
無怪乎陳宮只讓自己帶兵去,顏良文丑卻不帶在身邊,想必是不想自己損失大將。
陳宮的心思,估計現在也就劉辯能瞭解一二了。
“不知道陳宮如何?”劉辯對損失一名小將絲毫不那麼在意,人到了上位之後心思想法就會改變。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吧。
劉辯身為帝王,不可能去關心每一個士兵的死活。在他看來,那個小將不知天高地厚,自取滅亡也在情理之中。
反過來他倒是很欣賞呂布,因為如果呂布效忠自己,那麼自己就多了一名可以在千軍萬馬之間來去自如,取敵將首級的飛將了。
再來就是陳宮,陳宮能夠憑藉一些為數不多的部隊將什麼大將殺的片甲不留。所以武將一定要配謀士。在三大謀士不在,孔明龐統不定的情況下,唯一值得信任的就是陳宮了。
陳宮之能不在其行,而在其心。一般這類人物都是能成大事者,凡事處處為主人考慮。從陳宮屠盡徐州百姓上來說,他也絕對不可能對自己有異心了。
按照陳宮的計策,自己依舊追趕,不急不慢的,重在消耗呂布的體力,他軍隊的體力。
另外一點,就是兵法中的事情了。
陳宮料定呂布見大軍不敢再戰,那麼自然只有逃跑。
而逃跑的話,信心和士氣就會不斷的下降。如果此時求一死戰,或許還有些機會。但是呂布面臨的戰爭可能會失敗,可能會身亡,所以他不選。
這麼一來,除了逃跑,在劉辯看他有些松追的不是很緊的情況之下,呂布是不可能去送死的。
一來二去,呂布軍計程車氣遲早丟盡,任何一支鐵騎面對無止盡的追殺都會厭倦吧。
漸漸的,呂布軍計程車氣在半天內因為遭遇了幾十場偷襲而降落到谷地,身後的部隊卻是不快不慢的跟著。
呂布幾次想拼,對方卻在後面不上來。幾次想跑,對方始終跟著自己。
這種感覺就如盲刺在背,讓人難受。
“可惡。”呂布似乎沒了脾氣,那麼多場密密麻麻的戰鬥偷襲讓他沒了興趣,這簡直就是折磨。剛要反擊,敵人跑了。
有力使不上是他最頭痛的事了。
劉辯也在後面尋思,若是按照陳宮計策,呂布必然不服,轉到身邊投降給你之後如果日後被別人所擒,必然心生異端。
這麼驍勇異常的猛將如果被別人得到,到時候就是自己的一大損失。
如能安撫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