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2 / 4)

小說:步步驚唐 作者:世紀史詩

為喜悅,他和李白、李於璡等人,彼此相善,後來同被杜甫例入飲中八仙。有這些關係在,李適之對李昂越發親近了。

廳中的樂伎以歌舞佐餐,更平添了許多樂趣。

不知不覺間,廳外已是暮色四合,白雪紛飛,庭中的梅花,在風雪中送來暗香陣陣,一老一少,都是嗜酒善飲之人,在這白雪梅花下,興致更濃,暢飲不止。

李適之舉杯之間,轉而笑道:“日之能得李謫仙稱道,想必才學不凡,今日瑞雪入庭,梅花暗綻,日之使以此為題,賦詩一首如何?”

李昂心知,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李適之雖然欠了自己若大一個人情,但要想得到他的推薦,肯定要接受他的考校的。

所以這不是自己謙虛推辭的時候,必須拿出一首過得去的詩作來才行,一旦過了這一關,就好辦了。

好在,以梅雪為題的詩不少,並不算太難。

“李相公有命,學生不敢推辭,獻醜了。”李昂客氣了一句,隨即不假思索的吟誦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好!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日之才思敏捷,實為進士之才也!”

進士之才?李昂心中暗想,只聽說過狀元之才,沒聽進士之才一說,這算是變相的許諾嗎?

。(未完待續。)

第0200章識人之道

李適之在李昂誦詩之後,說了句“日之才思敏捷,實為進士之才也!”這樣的話,你可以理解為變相的許諾,但也可以說是一句隨口的稱讚。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李適之在試探他而已。

至於為什麼是進士之才,而不是狀元之才,可能是競爭太激烈,或者是李適之覺得李昂雖然救了自己一回,但對他了解還少,是以只變相的許了一個進士。

各種可能都有,李昂也沒辦法追問,否則那吃相就太難看了。

兩人廳中宴飲,廳外雪花紛飛,遠處傳來陣陣鼓聲,這是各坊的坊門要關閉了,李適之已經提前讓李昂今晚留宿相府,是以李昂也不急。

已經有幾分醉意的李適之,忽然推杯嘆道:“老夫居於相位,須有識人之能,然識人何其難也!”

李昂不知道他為何突然有此一嘆,只道他又是在試探自己,他謹慎地問道:“李相公治政有方,明察秋毫,所用之人,皆是賢能之輩,為何作此嘆息?”

李適之輕撫著長鬚,徐徐說道:“人心難測啊。眼下便有一例,諫議大夫兼太府卿楊慎矜,一向為人正直,深沉剛毅,富有才幹。卻不想,如今竟也與李林甫同流合汙,奪了陝郡太守、水陸漕運使韋堅之職。人心似水,變化莫測啊!”

李適之說完,盤坐下來,神情落索。到此,李昂終於確定,他就是在試探自己。身為一國的宰相,和一個舉子發此感嘆,難免有交淺言深之嫌,即便李昂剛剛救了他一回,但這樣的話還是有些突兀。

李昂說道:“朝中幸有李相公您掌握封駁大權,才能匡正不法。”

他的話很有分寸,誇讚了李適之的作用,又沒有明指出誰是不法之徒,這樣的話符合他一個舉子的身份。

當然,李昂是不會完全倒向李適之的,他雖然沒見過李林甫,但早聽過許多李林甫的事蹟。李適之這樣的試探算不得很高明,光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政治鬥爭方面,他差李林甫很遠。

不怕虎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李適之雖然比豬聰明多了,但面對老狐狸一樣的李林甫,和李適之死綁在一起,可以肯定是禍不是福。

這樣的話題,李昂不想多談,於是敬了李適之一杯後,便順勢把話題從朝政上引開:“李相公,在識人之面,學生倒有幾些淺見,不知對與不對,還請李相公斧正。”

識人用人,向來是大難題;

多少皇帝因為識人不明,而讓奸臣當道,國政敗壞,乃至招來亡國之禍。

多少宰相也因識人不明,任用庸碌、不法之徒,乃至害人害己。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最後卻因識人不明,落得個餓死深宮的下場。被自己提拔的人害死的宰相,也不在少數。

可見如何識人,是個十分高深的學問。

李昂一個年未弱冠的舉子,敢說自己在識人方面有些“淺見”,不免勾起了李適之濃厚的興趣,他隨即說道:“日之既有真知灼見,還請快快道來。”

李昂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學生以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