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3 / 4)

小說:陽光大秦 作者:老是不進球

今他們坐大了,卻視天子如無物,只有想到要個名分了、需要天子賜肉了,這才會恭敬一些,試問良心何在?你說要五十萬金多麼?多麼!”

“這傢伙一定是窮瘋了。。。。。。”

無顓一面拼命往嘴裡塞著美味的魚膾,一面瞪大了眼睛望著東陽君;本以為越國已夠悽慘了,綠真姐姐說師傅是個本事極大的人,自己一定要聽他的話、討他的歡心,這樣越國就可能得到他的幫助,越國的百姓就能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想不到堂堂的周王室也會如此悽慘?這個東陽君說話的聲音越大,就越像是在哭求師傅一樣,他不就是想多要些錢麼?

“王室衰微,此為數百年積弊所成,非一時能夠改變,東陽君又何必如此感慨?”

白棟對聶諸點點頭,聶諸站起身來,從背囊中取出一本書放在桌上。

“五十萬金是不可能的,三十萬吧,這個數字我可以做主,不過還要請周王室助我做成一事。”

“助你成事?什麼事。你總不成是要裂土成國。要我王給你個名分罷?”

“東陽君說笑了。您只要看看這本書就會明白;棟以為,書為文者先,但凡興天下,必先興文事;可天下學宗在著書立說之時,每每都要手執筆刀,在竹簡上奮力刻劃,雖有筆墨綾紙問世,卻只做隨用之物。遇到有立身著作,仍要刻於竹簡,卻不肯寫於紙書,此非紙書不及竹簡,蓋習慣已成,倉促間難以改變也,而這種舊習不改,必於文事有礙!如有一門‘書法’問世,引得士子們爭相揮毫成書,潑灑為趣。又可修養心性、成為士子雅趣,於這個天下豈非好事?”

“哦?白子果然能發前人未發之言。為前人未為之事,莫非這本書上就有你說的‘書法’麼?不過這件事又何需我王幫你,白子文柬一發,立刻就有天下學宗雲集。。。。。。好字!原來字還可以這樣寫?”

東陽君邊說話邊開啟了這本書,發現寫的是元聖周公旦的一篇《牧誓》,內容是痛斥商紂,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罰,宣佈作戰紀律,鼓勵戰士勇猛殺敵等等。

白棟在摹寫這篇元聖文時,用的是大篆文字,雖然筆法繁雜,卻在處理筆畫以及字型結構方面有獨到之處,看上去字型新穎且筆力雄渾,使得這篇文更添了幾分威嚴,東陽君看得拍案叫好,只是總覺這些字好是好,卻還是缺少了些什麼,卻又指摘不出。

“東陽君是否認為這些字寫得非常好看,卻總有種伸展不開的感覺?字中明明蘊含神韻,卻似乎又被字型本身阻斷了,可是如此?”

後世書法始於隸書,盛於楷書行書,到草書出現則達到巔峰。可在隸書之前,華夏曆史上是沒有著名書法家的,原因一是當時造紙術還沒有發明,毛筆只是淪為了士子速記或商家做賬所用的簡陋文具;二就是此時流行的大篆筆劃繁多,既束縛了書寫者的想象力,又不便於用毛筆書寫,用毛筆寫大篆那不叫寫,該叫‘畫字’才對。

白棟在後世時是大學書法社的成員,曾經臨摹過多位書法大家的字型,可讓他來寫大篆,卻還是伸展不開。

“不錯,就是這個意思,白子總結的真好!”

東陽君激動的一拍桌子。他剛才在看字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只是總結不出,如今被白棟一言道破,只覺心中十分的暢快。

“白棟以為,世間萬物都應該由繁而簡,只有人心貪慾才會由簡而繁;所以求簡者,乃為先天之清,求繁者,則為後天之濁。白家改良發明筆墨紙硯為的是什麼?就是要讓天下文事由繁而簡,如此則文事興,禮樂復,可如果文字不能化繁為簡,白家做得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難道。。。。。。白子還要改良字型不成?”

“改良只怕遠遠不夠,我要造出新的字型,並且推廣於天下!”

李斯將大篆化繁為簡變成了小篆、以利書寫,這可以稱之為‘改良’。可白棟就性急了一些,認為這個時代計程車子並非是白痴,他們完全可以看懂並且接受隸書;就像能夠看懂繁體字的人,一樣可以看懂大陸的簡體字,大陸人也一樣可以看明白港臺的繁體字,若說此事難行,其實難的是改變人的既有習慣。

要改變天下士子的習慣,空有名份的周王室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列國諸侯看輕的只是王室實力,其實內心中還是有份對王室的想往;至於天下學派,儒家就不說了,法家雖然現實,也是為君王服務,自然不會去反對王室,兼愛天下的墨家更不會拒絕這等化繁為簡的好事,他們雖然有時會去做一做刺客,卻也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工匠和科學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