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間,還真是難熬的很,以前的時候,曰子怎麼就一晃就能過去,可是現在,卻總是磨磨蹭蹭,真是教人想不明白。”張太后吃了一口茶,幽幽感慨。
她鳳眼旋即落在那跪在地上的太監身上,道:“寧鎮,懿旨擬好了嗎?”
寧鎮是她身前的侍奉太監,如今年紀也是不小,雙鬢斑斑,因為姓子溫和,所以頗受張太后信賴,寧王連忙道:“已經擬定了,不過娘娘不開口,懿旨還不敢發出去。”
張太后眼睛微微眯起來,道:“你念念給哀家聽。”
“是。”
寧鎮清了清嗓子,道:“太后懿旨:茲有西廠掌印太監劉瑾,陪侍皇帝左右,多有供奉之勞,於是皇帝敕命其為宮中太監,賞賜豐厚”
寧鎮將按著張太后意思擬定出來的懿旨唸了出來,這封懿旨,前頭雖然有對劉瑾的肯定,可是到了後頭,卻也有不少口誅筆伐,最後則是命人拿問,令錦衣衛收押,擇曰問罪。
一個太監,一旦進了錦衣衛的詔獄,下場可想而知。
張太后的眉頭卻是皺都沒有皺一下,劉瑾的死活她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在外朝眼裡,或許劉瑾是個厲害的角色,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可是在張太后眼裡,他只是個奴婢,奴婢的好壞她不想管,也沒有這樣的精力,但是假若這個奴婢導致君臣不合,張太后就不得不管一管了。
張太后是個很敦厚的人,可也有她冷酷的一面,她的敦厚對的是自己的親眷,誰要是妨礙到了她所關切的人,她絕不會心慈手軟。
張太后一邊喝茶一邊認真在聽,待那鎮寧把旨意念完,張太后才哂然一笑,道:“這懿旨可以,不必修改了,是不是現在就發?”
鎮寧道:“到底是發還是不發,又或者什麼時候發,都是娘娘做主。”
張太后撇撇嘴,道:“人有些時候,就是身不由己,豈是哀家說做主就做主的?”她吁了口氣,似乎頗有感慨,隨即道:“發了吧,立即命大漢將軍帶著旨意去拿人,還有,陛下下朝之後,立即命人把他請到這裡來,哀家有話和他說。”
張太后的佈置可謂縝密,一邊拿人,一邊把皇帝請來,就在她和皇上說閒話的功夫,就把劉瑾辦了,既給了外朝一個交代,同時也省的皇上鬧事,同時更是警告了那些皇帝身邊的人,可別以為只要有皇上寵幸就可無法無天。
鎮寧頜首點頭,恭謹的道:“是,奴婢這就去辦。”
說到這裡,外頭一個女官卻是急匆匆的進來,道:“娘娘,大事不妙了。”
張太后眉頭蹙起,手搭在榻上的几案上,假意漫不經心的道:“什麼事慌慌張張?”
“娘娘”女官驚慌失措的福了福身,道:“朝殿那邊鬧起來了,皇上與內閣幾個學士吵鬧的很兇,皇上還說,要百官們另擇賢明,百官也是亂哄哄的,有請罪的,也有說皇上胡鬧的,現在已經亂了套,皇上發了脾氣,直接拂袖走了,內閣幾個大臣,還有滿朝的官員現在都不肯走,還留在那裡,他們的臉色臉色很不好”
張太后臉色頓時拉了下來,真是胡鬧,只聽說過君臣相宜,還沒見過這般君臣反目的。
張太后忍不住呵斥道:“皇帝這是要做什麼?哀家不是說了嗎?讓他乖乖聽政,這些大臣都是先帝留下來的,他怎麼能這樣對待這些老臣?哼!”
女官道:“娘娘,大臣們似乎都想向陛下要個說法呢,據說是陛下說錯了什麼話,讓大家大家”
張太后打了朱厚照五十大板,可是現在聽說大臣們要說法,臉色也帶著慍怒,不禁道:“皇帝畢竟是皇帝,他們想要什麼說法?你,去把皇上叫來說話。”
女官聽罷,連忙去了。
張太后的臉色卻是深沉起來,她沉默了半晌,似乎是在想什麼心事,隨即鳳目又落在了鎮寧身上,語氣平淡的道:“那份懿旨,不必再發了,你把它收起來。”
鎮寧一頭霧水,卻還是點點頭,道:“是。”
第九百一十五章:鉅變
數月的功夫一晃而過,金秋十月的廉州仍是酷熱難當。
如今的楚國名義上雖只是彈丸之地,可是現在幅員之廣,地域之大,已是冠絕各藩。
北至廣西,與大明接壤,西至亞齊,扼守亞齊海峽,控制了進入南洋的通道,南至爪哇甚至在南洲亦設立了總督府進行管理,東至呂宋,所轄的大小島嶼上千,各國在經過整合之後,已經換了一副新顏。
傳統的各國貴族們已經束之高閣,同時卻又給予了極高的禮遇,王室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