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1 / 4)

虞景聽到他的聲音,果然站住了腳步。大約是為了給這位自己任命的臣子一點面子,他平息了一下怒氣,才開口問,“趙卿還有事要奏?”

趙定方原本只是希望虞景冷靜下來,其實並沒有事情要啟奏。但這時候當然不能實話實說。只是這雖然只是個藉口,但也得有根有據才行,急切間,腦子裡忽然閃過一件事,他忙道,“不知陛下是否聽聞,昨日平城尚庸入京之事?臣以為,此等飽學之士,陛下當下旨徵辟,不使人才失於山野。”

第41章 山雨欲來

朝廷取士的方式是科舉; 但有很多時候,某些特殊的人才很難用科舉來招攬,他們或是所擅長的東西不在科舉系統之中; 或是個人身份已不適合再去參加科舉; 又或是自身無心仕宦。而對這些人,朝廷當然也有自己的處理辦法。

對前面兩種人,會賜給出身和官職。不過; 這種賜給的出身; 只有一個名義; 並不為正統士人所接受。而最後這種; 往往都是天下名士,朝廷自然也不好擺出高姿態; 所以必須要以求賢若渴的姿態,由皇帝親自下旨徵辟。

這種徵辟; 對方可以選擇接受或是拒絕; 一旦接受; 往往就能得到高官厚祿; 而若是拒絕,皇帝也不會不高興; 哪朝哪代都有這樣的隱士高人; 朝廷自然要彰顯自己的氣度。甚至英明的帝王非但不會生氣,還要隔三差五就下一道詔書。人來了,說明他是盛世英主,讓賢士投奔; 不來,也說明他這位君主求賢若渴,成就一段佳話。

而對被徵辟的人來說,來自朝廷的徵召,當然也是他提升自身名望的好機會。若能連續幾次拒絕,那就當真是士林稱讚的高德之士了。而大部分人不可能真的對仕宦毫無野心,等到聲望積攢得足夠了,攜著這等威勢入朝,就算朝中諸公也要禮讓三分,立刻便能夠掌握權力。

所以這個過程,通常被稱作養望。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東晉謝安。他隱居於會稽郡山陰縣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同為名士的好友遊山玩水,教育子弟,多次拒絕朝廷徵辟。直到謝氏族人凋零,而桓溫上位,這才接受徵召,任徵西司馬。這就是成語東山再起的來源。

而尚庸既然把一個古文運動弄得轟轟烈烈,又千里迢迢從平城上京,趙定方當然不會相信他只是單純的前來宣揚自己的學術思想,而對入朝沒有半點想法。

人既然來了,想來不幾日,自然就會有人上書,讓皇帝徵辟此人。所以這時候急切之間,將此事拉出來做為藉口,趙定方自覺沒有任何問題。

他當然也知道,尚庸與吏部尚書向彥誠關係頗密,自己頂替向彥誠進入尚書閣,現在彼此之間的關係自然是有些尷尬的。但“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趙定方自覺問心無愧,對這件事當然不會有什麼想法。

虞景經過這麼一緩和,也醒悟過來,自己不能就這樣退朝。既然趙定方將梯子遞過來了,他自然也就踩了上去,“此言有理,那就依卿所奏。尚書閣這邊擬個摺子遞上來吧。”

藉著說話的機會,他又走回去重新坐下。等趙定方應聲退下,虞景已經恢復了平靜,掃了一眼朝臣,才問,“諸位愛卿可還有本奏?”

又有官員出來奏稟了幾件事。等他們都說完了,虞景才再次站起來,“朕前幾日聽說了一個笑話,說是去年江南水患的難民,如今已經走到了京城門口,就停留在石臺縣。更有意思的是,朕派人過去之後,竟發現石臺縣附近真有數千難民聚集!而這件事,你們送上來的奏摺之中,半個字都不曾提到!”

他說著用力一掌拍在御案上,“我泱泱大魏,滿朝上下數千官員,沿途三十幾個州縣,竟無一人察覺到到這些難民的行蹤?諸卿,你們告訴朕,這一路上的土地還是不是我大魏疆土!這些人還是不是我大魏的官員!這朝廷,還是不是大魏的朝廷!”

帝王一怒,所有參加早朝的官員們連忙在尚書閣幾位宰輔的帶領下跪了下去,“臣等有罪,陛下息怒!”

“有罪?那倒是說說,你們有什麼罪?是失職不查,還是……欺君罔上?!”虞景盯著地上跪著的人,最後四個字是咬著牙吐出來的。

他當然知道,明火執仗的跟朝臣對立,對自己沒有好處。但虞景從來不是虛與委蛇的人,讓他去忍耐和周旋,倒不如這樣痛痛快快。但他之所以此刻發作,並不單是因為難民的事,更是因為到這時候,他心裡也多少有些回過味來了,今日這樣的場面,怕是早有預謀。

昨夜的踩踏事故也好,之前的難民也好,都是早就協商好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