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損失了四萬甲兵。
還好,這場陣亡二十餘萬人的血腥大戰終於在這裡畫上了休止符。
不過戰爭結束了,遺留的不少問題還是很棘手的,咋一接觸了阿拉伯大軍武裝,李捷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分批分批的向大馬士革派遣回麾下龐大的軍團,一方面百萬大軍後勤壓力壓的在泰西封的武媚娘都寫信抱怨了,可見她也真是撐到了極點,另一個方面,閩軍與阿拉伯人的仇恨也太深了。
這些天,幾乎每天阿拉伯人都會將閩軍俘虜當陣處決,這還是眼前的,這幾十年,阿拉伯人攻陷了波斯人的國都,還一次又一次的攻進高加索山區進行大屠殺,強徵高加索人苦力修建各種清真寺皇宮,訓練嚴謹的十六衛還好控制點,印度步兵也沒有太大問題,可不論亞美尼亞人還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呼羅珊招募的府兵僱傭軍,對阿拉伯人可是血海深仇。
阿卜杜勒等十八部剛投降那天,就有幾百個亞美尼亞人去阿拉伯軍營打起了群架,最後黑都出動才把這些基督教騎士捉回來,連續幾天中各種摩擦不斷,還有十來個亞美尼亞親王一副我為你好模樣勸李捷將這些阿拉伯人全都屠殺了,以絕後患。
聽著,李捷哭笑不得的打了個哈哈,說考慮考慮,心裡卻在腹誹,要殺也是先殺光你們亞美尼亞人,至少阿拉伯人還沒在大閩背後捅過刀子。
十一月初,徵調來的龐大軍團終於有三分之二遣散了,來自高加索山區的僱傭兵拿著賞金回大馬士革換了鋤頭,哼著小調回家務農去了,連年戰爭,貧瘠的高加索,貴族可是死傷了不少,還有些人被閩王提升成了新貴族,可以預見,回去之後這些高加索新舊貴族還會有一場更殘酷的血腥鬥爭,當然,這就不關大閩什麼事兒了。
這些山區人自己鬧騰的越兇,在大平原的李捷覺也會睡得越踏實。
波斯籍的府兵也差不多,除了有軍功而且有意向的精悍子弟被補充進來損失慘重的十六衛各軍,關寧鐵騎外,剩餘的也是在大馬士革把幾個月餉銀花了一半兒多,帶著各種稀罕玩意回家打老婆去了。
同樣的阿拉伯騎兵也是被遣散了,放下刀槍,脫下戰甲再騎上駱駝,這些戰場上兇悍的沙豹子也是搖身一變,變成了憨厚的伙伕,放羊倌,綠洲農夫還有奸詐的商人。
大閩給這些阿拉伯人每人發了一份糧餉,雖然為數不多,但也夠這些阿拉伯人熬到明年春天,雖然此舉額外增添了偌大一筆開支,一貫摳門的鳳閣鸞臺卻是絲毫沒有節省。
有遠見的宰相們都知道,溫順的漢人沒了糧食沒了活路尚且會起來拼命,更何況本來就桀驁不馴的阿拉伯人,好不容易打贏了雅穆克河戰役的群臣可不想奉命督師,再去幹燥貧瘠的漢志大沙漠和叛變部族打幾年遊擊。
不過這個事件的結果,是連續幾天閩王陛下肉疼的繞著移動行宮扒拉算盤,還唸叨著老子捱打我掏錢,這日子沒得過了云云的,聽的王方翼幾個直眼暈。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了,原本擁擠著百萬大軍的雅穆克河戰場,就剩下了十來萬,其中關寧鐵騎三萬,禁軍一萬多,還有從後面換防過來的薛仁貴左右金吾衛,其餘的就是沒家可回的東羅馬軍團,還有遣散剩下的幾千阿拉伯酋長親衛,這時候,他們也叫閩軍了。
這一戰李捷帶來的七個衛幾乎都打的半殘了,急需要回去休整,反正阿拉伯人男丁也死的差不多了,剩下遣散的估計短時間內是不想再拿起刀劍了,更何況李捷這次深入阿拉伯半島也不是去打仗,是接受阿拉伯酋長們朝拜,十多萬大軍能擺出閩王的威風也就夠了。
十一月末,在投降的幾百個阿拉伯酋長帶領下,浩浩蕩蕩的閩軍又是朝向麥加方向前進而去。
威嚴的關寧鐵騎所部鐵甲騎兵作為先鋒,范陽笠的陰影遮住了武士大部分臉,陽光照耀下,用冷鋼鍛造的明光鎧反射著威嚴的光芒,閩軍重騎兵裝備的明光鎧並不是後世博物館裡金光閃閃的工藝品,簡易了許多,僅僅是按照明光鎧形制在胸口鑲嵌兩塊大塊可活動的胸甲,剩下地方還是皮甲外鑲著鐵片,繞是如此,成群成群的鐵甲騎兵還是看的人心馳神往,心生敬畏。
羅馬軍團則手持風箏形大盾牌與長矛或者長劍守護在軍隊兩側,把左右金吾衛與禁軍包裹在其中。西亞有不少民族原本對唐人很是好奇,都沒有見過唐人長什麼樣子,可沿途看到行軍的模樣,不少當地部族都大失所望。
以前還聽說閩人三頭六臂,口大如鍋,鼻中噴火,什麼嘛!和幾十年前統治這裡的羅馬人一個樣。
李捷所部向麥加的行進方向的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