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隆重的皇家典儀。如按《孝經》所說,逢父母喪,為人子者當守孝三載。然而,對於日理萬機的皇帝而言,三年的時間不免過於漫長了些。
皇帝既然無法真正做到為故去的先皇和太后守孝三年,因此,就有那一干所謂的飽學之士、朝中司禮之臣為了迎合聖意,言之鑿鑿地替皇帝編造出許多理由,將為先皇和太后的守孝之期不斷地縮短,並且徑直由三年縮至一年,繼而又變為三個月,直至縮短為三七二十一日為止。
遵照這一新的說法,自先皇或太后駕崩之日算起,一旦出了三七,朝中、宮中便可一切恢復如常,該納妃的納妃,該聚飲的聚飲,該歌舞的歌舞……儼然已是一派新朝新氣象,完全不見了既有的舉國皆哀的悲傷氛圍。
可是,今年的先皇百日祭奠,卻因麗太妃母女的甘願以身為先皇殉葬而變得格外引人注目。
妻妾殉夫、兒女殉父雖古已有之,但發生於皇室之中,至少在本朝立朝一百多年裡還屬絕無僅有的事情。
即位不久的皇帝於得知麗太妃和長寧長公主以身殉葬的訊息次日,出於心中感奮,當即頒下一道聖旨:在先皇百日忌辰當天,皇帝將親率後宮妃嬪、朝廷勳貴、文武百官等一應人等到南內親自為太妃母女扶靈送葬,以彰其行。
這樣一來,在江朝文武,甚至是居住於長安城中的百姓眼中,原來不過是應景兒的先皇百日祭儀就顯得分外隆重了起來。
然而,就在三天前,李進忠親自帶入延英殿,奏報來的一則關於蒲州叛軍營中公然豎起穎王旗號的訊息卻令皇帝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倘若一旦坐實江陵王李舒投靠了蒲州叛軍的訊息,那麼,不僅皇帝曾寄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