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品三國 作者:津鴻一瞥

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不就完了;再有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在城樓上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嘛,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還有,兩軍的兵力懸殊,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

?●魯迅說《三國演義》“壯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個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而是妖人,妖人就是當時那些裝神弄鬼、巫婆、神漢這類人,諸葛亮當然不是妖人,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也是帥哥。

?●諸葛亮出山時是26歲,1米84的身高,大家想想,他的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和舞臺上的形象一樣不一樣?

?●依我看關羽總有一天會變成愛神,會供奉在婚姻介紹所。因為他對愛情追求也是很執著的。他曾經愛上了一個女人,一往情深,令人感動,可惜後來被曹操搶走了。

?●曹操雖然搶了別人的女人,但他也被別人強佔了功勞,在三國演義裡面他就被人搶了空城計的發明權。

?●在民間形象中,屠宰業奉張飛為祖師爺,編織業奉劉備為祖師爺,強盜奉宋江為祖師爺,小偷奉時遷為祖師爺,沒聽說過哪個行業奉《紅樓夢》人物為祖師爺的。魯迅先生甚至說中國社會有《三國》氣,有《水滸》氣,可見其影響之深入骨髓。

?●奇怪的是剃頭匠奉關羽為祖師爺,東漢時候是不興剃頭的是留全發,想來想去無非是剃頭匠和關帝爺手上都有一把刀嘛。但關老爺的刀是用來殺頭的不是剃頭的,我就想起清代的時候剃頭匠在門口貼出一副對聯來,倒是蠻像關羽的口氣,“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我不知道有人敢去剃頭不?

?●關羽又被奉為財神爺,民營企業家都供奉著關羽,說他是戰神還說得過去,他怎麼是財神呢?是不是意味著這所有的財都是搶來的?

?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

??記者(以下簡稱“記”):很奇怪的一個現象,《百家講壇》這樣一個學術性很強的節目卻吸引了眾多的觀眾,您的FANS中有七成以上是13歲到29歲的年輕人,怎麼看這樣的正說風潮與追捧歷史的現象?

?易中天(以下簡稱“易”):歷史總是讓人惦記的,不論年齡、層次。為什麼清宮戲能火爆,因為這些歷史劇好接受。但這卻並不是真實。大多數觀眾和讀者還是想知道歷史的真相,不會滿足於戲說。閻崇年先生的《正說清十二帝》就是矯“戲說”之風,之所以大受歡迎,滿足了人民要求瞭解歷史真相的需要。

?記:很多觀眾認為您的“品讀”獨特,別出心裁,特別是您的大話似的解讀方式,您覺得品讀中最值得珍視的是什麼?

?易:品讀的“靈魂”其實就是人性和對人性的解讀。文學是人學,史學也是人學。沒有人,就不會有歷史、不會有文學。所以,文學與歷史是相通的,它相通之處就在於人性,歷史的事件和階段都是短暫的,都是會過去的,但是人性是永恆的。所以我說:秦時明月漢時關,不管是秦時的關、漢時的關、唐時的關,這些關都會變,但明月不變,明月就是永恆的人性。所以,我講歷史的方式可以總結成四句話:“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最後落腳在人性上。而表述方式只是吸引人的原因,我選擇了一種讓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選擇了貧民的立場。

?記:您曾提出過一個解讀歷史的概念“妙說歷史”,這可能就是很多觀眾所說的“大話”似的解讀吧。

?易:“妙說”與“大話”是兩個概念,“妙說”是針對“正說”和“戲說”。正說公信性強,但讀來乏味;“戲說”容易傳播,卻不真實。真實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實,因此只有“妙說”這個方法,也就是歷史其裡,文學其表,既有歷史真相,又有文學趣味。大話並不能概括“妙說”的全部內涵,可能更多指的是使用現代的語言,包括“無厘頭”語言。妙說,首先講者得有趣,有文學修養,有體驗歷史、品味歷史、把握歷史情調的能力。

?記:有人把您和黃仁宇、李亞平的書稱作“另類歷史”,您怎麼看所謂的“另類歷史”的說法?

?易:難道只有所謂“一本正經”才是正宗和正統嗎?難道非要把歷史當作一具屍體,放在解剖臺上嗎?學術不必是鐵板一塊,也用不著像計劃經濟時代那樣,只有一種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學術的研究、表達和傳播的方式,應該百花齊放。我並不主張所有的學者都走出書齋、走進社會和媒體,不主張,也不可能,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