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小說:品三國 作者:津鴻一瞥

們的職業道德就是為他們的主人、君主服務,君主要做什麼,他來出謀劃策,這是一般意義上的謀士。就像現在的律師一樣,律師幹什麼的?為當事人服務,當事人要打官司,我幫你打贏,這是我做律師的職業道德,至於你這個官司是誰我是不管的,所以也有律師替黑社會辯護嘛,也有這樣的律師,作為律師來說它作為一種職業來說也無可指責,要講清楚,無可指責。謀士,他為他的君主出謀劃策,不管這個君主做好事、做壞事他都出謀劃策,就他職業而言也無可指責。但是在謀士和律師當中有一些人,極少數的一些人,他們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線的。在劉備那邊就是諸葛亮,在曹操這邊就是荀彧,他們兩個人是高於一般謀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

我們看荀彧當時給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大綱領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都是必須堅守道德和正義,都強調這個。所以荀彧的三大綱領它不是策略,不是謀略,是理想,是綱領,說到底就是要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而且荀彧對曹操寄予厚望,他認為曹操有這個能力。曹操也有這個理想,因為董卓之亂的時候是曹操首倡義兵,關東聯軍的時候只有曹操和孫堅去打董卓,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亂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象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開啟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於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所以我覺得曹操終其一生最後沒有稱皇帝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荀彧的在天之靈在看著他呢,這就是道德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所以我覺得荀彧如果是我們當代人的話,他臨死之前也許會對曹操唱一首歌:“千萬裡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並不在意。”他確確實實是千萬裡在追尋著曹操,他二十多歲就來到曹操身邊,一直幹到五十歲,二十多年跟著曹操出生入死,走過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是到了最後兩個人翻臉的時候,那個心也是夠狠的。但是荀彧沒有辦法,他沒有別的選擇,他也找不到自己的同志,因為在朝廷內部和朝廷外面,主張維護漢室的人都是反曹操的;擁戴曹操的人又差不多都是贊成曹操去封魏公、建魏國,甚至後來主張他當皇帝的;屬於曹操陣營和曹操關係非常好,又反對曹操這樣做的就他一個,所以他下面的那個歌應該也是很正常的:“我今生看來註定要獨行,熱情早已被你耗盡”,雖然在夢裡,曹操曾經是他的唯一。而此刻荀彧卻只能一遍一遍地問自己:“你到底好在哪裡?好在哪裡?”他只能一遍遍地問,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