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想要改變這個時代傳統封建的思維,需要長時間不遺餘力的努力,甚至透過遠東的基礎教育系統,寄望於下一代人才能實現。但是遠東軍高層依然不斷的在平時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動中,不斷的向官兵灌輸民族主義觀念。
就像軍委會政治部部長石明峰說的那樣,就算戰士們不理解,但只要官兵們千遍萬遍的口號喊出來,並在實際行動中一遍遍的做出來,就已經算是達到了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了。
中原戰役遠東軍進攻的方向是中原,部隊進入戰區以後的戰場紀律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部隊進入戰區首先要保證官兵的安全,然後是如何快速的完成作戰任務,最後才會考慮戰區平民。
可是遠東軍進入中原以後,這個政策就要變了。首先考慮的就是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然後是官兵的安全,最後才是如何完成作戰任務。
起碼進攻城鎮等堅固目標,不會無所顧忌的狂轟濫炸,以免造成城內平民的死傷。進入城區圍剿的時候,也不會肆無忌憚的橫衝直撞,為了完成任務燒燬大片城區,甚至使用特殊武器殃及無辜。
好在大明的軍事力量,對付流民軍都吃力,更別說面對武裝到牙齒的遠東軍了。
歷史上區區數萬後金精銳和蒙古鐵騎,就能在大明境內肆意縱橫數月之久,劫掠數十萬百姓,數萬牛馬牲畜,以及不計其數的金銀絲帛,最後安然返回關外。
大明九邊軍鎮和各地駐軍擁兵百餘萬,可韃子帶著無數人口牲畜和金銀珠寶、糧食物資數次途經大明京畿重地,愣是沒人敢與韃子進行野戰。
這樣的事情不是笑話,歷史上後金韃子在進入中原之前,曾數次入關劫掠,結果是一次比一次輕鬆,大明耗資無數建立的九邊形同虛設。
由此可見,大明的軍事系統,早就從裡到外爛的不能再爛。這些從根上已經爛掉的大明官軍,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遠東軍,根本就是以卵擊石。
尤其是參加中原戰役十個新建騎兵師的二十餘萬精銳鐵騎,戰鬥力都是兇悍無比。
這些新建騎兵師的基層士官幹部骨幹,都是曾經參加過西進戰役、哈薩克戰役、西伯利亞戰役和莫斯科戰役的老兵。
而且絕大多數士官幹部骨幹,都曾數次跟隨西北野戰軍蒙古主力騎兵師進行千里穿插行動,甚至遠東軍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急行軍,很多新建騎兵師的老兵都親身參與過。
也就是西北軍莫斯科戰役,八個主力騎兵師僅用了二十幾天就長途行軍一千八百餘公里,從烏拉爾山一路殺到了莫斯科城下的那一次,那一次行軍創造了遠東軍軍史上的一次記錄。
雖然經歷過那一次長途穿插的新建騎兵師老兵,與幾支外東北土著騎兵師的官兵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因為他們趕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但是對於這些出身農耕民族的戰士們來說,絕對是一次奇蹟了。
他們在遠東軍數次大規模戰役中得到了鍛鍊,尤其是在蒙古主力騎兵師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蒙古主力騎兵師屬於傳統的遊騎兵,外東北土著騎兵師則是屬於傳統的突騎兵。而遠東的新建騎兵師的建軍思想,卻有著更多近代騎兵的影子。
不但具備了大範圍、大縱深的長途穿插奔襲能力。還有著傳統的蒙古主力騎兵師和外東北土著主力騎兵師所不具備優勢,那就是每個新建騎兵師都配備了強大戰鬥支援單位。(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特戰旅
中原戰役司令部組建完畢後,李明和政委石明峰,以及副政委馬慶、副司令員宋濤、參謀長林華,以及各個兵團的司令,天天聚集在司令部作戰室研究作戰計劃。
他們還要下到各個參戰部隊,慰問基層的部隊指戰員,與部隊官兵進行座談。反正自從李明他們來到了河套,忙得是昏天黑地。
中原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非常繁瑣,各個參戰主力部隊、準軍事部隊和民兵武裝的物資準備、作戰計劃的實施準備、前方情報的彙集整理等等工作加在一起,可以說是千頭萬緒。
民委會也在河套根據地組建了中原局委員會,胡偉、李明、郭松、周林、呂永仁和林菁華等人,分別擔任中原局的常委,其中胡偉主要負責中原局委員會在中原的工作。
李明在主抓軍事工作的同時,還要經常與民委會新成立的中原局委員會進行溝通。而且作為中原局委員會的常委,中原局委員會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他也必須要親自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