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各個蒂瑪領主動員的民兵和阿拉伯地區的部落武裝聖戰者,部署在軍陣的最前方,他們將是擔任第一波的進攻力量,其實他們就是炮灰。反正他們大部分都是******志願兵,也就是加齊聖戰者,為了真主安拉與異教徒拼命,都是不怕死的狂信者。
奧斯曼帝國在波斯前線還配屬了大批的炮兵部隊,共擁有各種口徑的火炮數百門。早在一五二四年,奧斯曼帝國已經有能力鑄造大口徑火炮。
當年蒸蒸日上的奧斯曼帝國,為匈牙利籍火炮設計師烏爾班提供了應有盡有的原料,讓他造出了舉世矚目的烏爾班大炮,據說烏爾班大炮長達17英尺,重17噸,炮筒厚達8英寸,口徑則高達30英寸,足以容納一位成人,所用花崗岩炮彈重達1500磅。
烏爾班大炮也為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立下了汗馬功勞,連續六天的炮擊擊毀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這座堅固的城堡也因此隨之陷落。
在這之後,奧斯曼人利用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技術資源的優勢,很快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生產國之一。
他們鑄造的巨型加農炮比歐洲同時代的炮更大,威力也更強,土耳其人可以就在圍攻戰的現場澆鑄巨炮,比長途運輸更為便利,如果無法在現場鑄造,破城炮就要先分解才能運輸。
奧斯曼炮兵部隊是在蘇丹穆拉特二世建立的,蘇丹拜亞基德在位時將之重組而達到其戰力的頂峰,除了戍守重要的城堡和地點之外,也能夠在野戰或攻城時對帝國軍隊進行尤里的支援。
經過多年實戰經驗的積累,奧斯曼帝國軍隊運用火炮的戰術十分純熟,他們分散佈置的炮兵陣地以形成密集連續的交叉火力。
部隊突襲前通常進行彈幕射擊為之掩護,壓迫敵人在陣地中無法抬頭,夜戰時他們會派人點燃早已在戰場上佈置好的射程標誌,在射擊的間隙,還有可動的防彈盾移到陣前保護裝填彈藥的炮手。
另外,奧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