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要貧寒一點,但南朝宋仍是上品世家佔據著極大的權利。然後到隋唐,再到五代十國,宋朝,每一代皇權更替都沒有達到王巨所說的革命要求。
其實往後說,朱元璋出身微寒,同樣也沒有達到王巨的要求,因為朱元璋理智地牽就了地主階層。
但王巨笑了笑,因為有人達到了這個要求,所以才能將土地均勻的分配下去,這才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張載與二程所說的井田!
這個就沒必要說了,王巨又說道:“所以革命困難,然而改革不同,前面有一個改,所謂的改是指改良,也就是用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改良現有制度的弊端,使國家更加富強。”
“不錯,若此,它正是變法的用意。”
“子宣兄,然而雖然如此,不過它終沾了一個革字,所以會有一部分人利益受到傷害,並且這部分群體十之八九是原有制度的受益者,因此改革之路十分艱難。”
王巨所說的艱難,不僅是指變法的措施,變法罷,改革罷,前世罷,現在罷,不要說王安石,恐怕讓王巨來主持,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這個本身就很困難,再加上王巨所說的這個群體反對掣肘,那麼會更加困難。
曾章二人沒有金手指,但兩人品德不管,都是高智商的人,一聽立即會意,臉上先後露出慎重的表情。章惇說道:“為國為民,雖難,吾往矣。”
那個小指使連死都不怕,那還怕什麼!
“子厚兄,此語大慰吾心。但這個不重要,現在我們說介甫公,說變法。變法或者說改革,都是很難的,官家也知道難,不過他還沒意識這個難有多難。此是其一。其二,我問一下二位,誰是變法的發起人?”
“介甫公。”
“錯,是官家,官家很早就有了改革圖新之意,然而缺人缺術,正好韓維公推薦了介甫公,於是介甫公走入官家視野。變法的幕後者非是介甫公,而是官家。現在官家對介甫公產生了一些質疑,一是疏忽了變法的艱難,二是因為青苗法執行後,確實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官家便對介甫公的術產生了懷疑。”
“原來如此……”
“子厚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不用擔心。如果有些人只攻擊介甫公的術,那麼這次介甫公十分困難了。但他們只是利用介甫公青苗法一些弊端,明是攻擊青苗法,實際攻擊的是變法本身。術是手段,法是根本。根本是官家,現在官家未反應過來,一旦反應過來,你說他們會不會得逞?簡單的一句,介甫公一下,誰來發起這個變法?”
兩人沉思。
當然,這是根本所在,只要這個根本不倒,暫時王安石就不會倒。
不過眾口鑠金,天知道皇上能不能挺住,不被蠱惑呢?
但王巨說了這麼多,也算是對得起章惇對他的期望。
“子厚兄,木棉司如何?”
“這個不提了。”章惇鬱悶道,然後開始訴起苦水。
第一是棉花價格的下跌,如果不下跌,國家拿了大頭利潤,又不會惹起攻擊了,然而從春天起,一床棉被下跌到七貫錢,與前年冬天的五貫錢相差不大,況且朝廷還要負責銷路,這個負責銷路,就會產生大量支出。所以許多大臣又上書,說什麼與民爭利。
關健是章惇如果不及時調整價格,拖到冬天,新的棉花製品上來,積壓更多,那麼價格會下跌得更厲害。所以大臣攻擊,他還不得不挺著頭皮將價格一步步降下去。
另外一個問題更頭痛了,那便是移民,這個移民是好政策。無論是福建路還是江南西路,如今人口密集不可想像,地狹人多,導致許多下層百姓生存十分困難。
大規模移民後,這個問題立即得到緩解。並且移的是貧困百姓,到了南方後,他們也得到了生路。
但用意雖好,實際不是如此。
首先現在百姓多不願意離開家鄉,除了福建路沿海地區百姓能接受外,其他地區百姓都對離開家鄉產生恐懼。
其次,在執行移民過程中,因為人數多,動用的官吏多,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好的事。
再次大規模移民,當地的豪強便沒有廉價的勞動力,包括工匠、佃農,甚至寺院都不能租用便宜的勞力。也就是兩路無論從上層階層,或是從宗教,都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這些人又與呂氏兄弟、韓文一樣,掌控著當地的輿論權,一是造謠,二確實有一些不好的現象,於是當地百姓立即對官府主持的移民產生了排斥。
甚至一些鄉紳都將彈劾的疏奏遞到了京城進奏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