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部分(1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其實不用看王巨奏章,楊繪早就將王巨這三條帶回京城了,但如何選擇,至今也沒有人想清楚。孫固的想法是最好不是這三條,而是立即撤兵回來,不過說不出口,因此說了這一句。

看,這一戰打了,打出什麼結果,陝西百姓掉到泥坑裡不算,還死了兩萬多將士。

呂惠卿說道:“孫學士,那有戰爭不死人的?”

“有,陳慶之。”

“孫學士,那是梁書在造假,魏書在記載爾朱榮與元顥之戰,罕見陳慶之,只有一句,爾朱榮與元顥相持於黃河兩岸,欲渡河手中卻無船,打算北還,為下屬勸止。恰好找到了一些船隻與嚮導,爾朱榮就命爾朱兆率精騎夜渡,破顥陷洛,陳慶之則單身逃免。即便梁書所說的是真的,那也太過妖異,所以天不容之!”

《魏書》說法不可信,《梁書》說法也不可信。

如果象梁書所記載的,那也太神了,七千白袍軍,護送元顥回洛陽稱帝,於雎陽對陣丘大千七萬兵馬,丘大千還是守的一方,結果丘軍大敗,全軍投降。又在三十萬北魏大軍虎口下,拿下了有七萬守軍的滎陽。然後又在滎陽城下背城而戰,以三千大破二十萬騎兵。於是這一路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接著又在滎陽城下,大敗近百萬爾朱榮的大軍,打到這份上,七千白袍軍居然一人未死。只是因為洛陽被爾朱榮抄了,陳慶之只好南歸。結果被一場山洪將他百戰百勝的軍隊全沖走了。

好吧,有很多後人還真相信了。

但呂惠卿不相信,王巨更不相信。

真正的真相應當是陳慶之北上打了幾場光彩的戰役,不過最後一役,同樣也全軍覆沒了,陳慶之只好逃回梁朝。

趙頊也額首,這是一段比較著名的歷史,在座的基本都看過。顯然趙頊認可了呂惠卿的話,不要說七千白袍軍,就是七千個妖怪,那麼慘烈的戰役打下來,也要死上好幾百個。若真如梁書記載,那不是七千凡人在作戰,而是七千個齊天大聖在作戰。

呂惠卿又說道:“真實的,應當可以借鑑霍去病,那幾乎是漢家軍隊的巔峰。”

陳慶之的事蹟真真假假弄不清楚,不要搬出來賣弄了,看霍去病的吧。霍去病與匈奴左賢王一戰,殲敵七萬餘人,但他的部下同樣犧牲了一萬五千人。

王巨這一戰傷亡比例還沒有霍去病的高呢,儘管霍去病的那一戰難度更高。

王素也在邊上說道:“西夏軍隊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但也不是現在我們想像的那麼弱小,此戰誠為不易。”

他與王巨沒有什麼交接,頂多王巨知華池縣時,用酒換馬,請他幫了一下忙,那也是為了國事,與私情無關。況且那時候王巨能有什麼資格與他攀私情?

王素也老了,因此召入京城,知通進銀臺司,不過因為年老無法理事,又轉任工部尚書養老了。不過他久在邊陲,所以讓趙頊派人將他從工部召到延和殿諮詢。

王巨一直不敢自居愛民如子,是因為宋朝真的有,甚至比包拯更愛民如子,眼下就有數人,包括程師孟、李肅之,以及王素。

以王素的政績、資歷、家世、出身與性格,自然不會賣面子給孫固的,他繼續說道:“況且三十萬夏軍入侵環慶,王巨乃是臨危授命,即便大敗夏軍,也沒有將大軍一路西向,而是集結於鹽州,聽候朝廷詔命,何來好戰之說?孫學士,你是翰林學士,替陛下草詔,莫讓功臣心寒!”

孫固討了一個沒趣。

文彥博只好親自出面,他徐徐說道:“如果想滅西夏,誠為不易,故王巨在奏疏上說請求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府麟五路大軍齊發,並且還要從京城、永興軍與河東路調集兵馬支援。但是這樣一來,需花費多少錢帛?”

這時候不能攻擊王巨,無論用什麼理由,皆是自找沒趣的!

但老文這個問題卻問到點子上。

若是那樣,可能會用掉天文般數字的錢帛,然而國庫與內庫那有這麼多錢哦。

即便王安石也在邊上說道:“陛下,上策不可取啊,只能取中策與下策。”

中策就是佔領鹽州,為什麼是中策?首先是經濟,鹽州控制著七成青鹽產量,另外還有鐵,西夏也有鐵礦,只是產量少,鹽州一帶的鐵礦產量便佔據了西夏的四成,因此控制了鹽州,甚至僅是從經濟便可以給西夏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軍事上更不用說了,只要控制了鹽州,隨時可以派一支騎兵威脅樂山與賞移口,南邊是鎮戎軍,東面是環州,三面包夾,西夏物產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