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章惇來送賀禮,他說道:“正好,子厚兄,有件事我們協商一下。”
“請說。”
“其實遼國能相逼,主要還是災害,特別是邊區的災害。”
“是啊,若無大災,遼國豈敢相逼?”
“不過知道了這一點,還是有辦法解決的,請子厚兄額外撥出三百萬石糧食,前往兩大邊區,緩解邊區百姓的饑荒。”
“不妥啊。”
“放心,不會讓子厚兄為難,在這一年多內,頂多到明年夏天,這三百萬石糧食,我會讓海上商賈們替朝廷彌補回來。”
這便是王巨想出來的辦法。
想立即調糧那是不可能了,於是王巨將主意打到三司上。但為何三司有糧不賑?這不是不賑,按照宋朝立國標準,國家得備九年關健的戰略性儲糧,這個九年不是全國百姓九年的糧食,而是指京城百姓的儲糧,以及三軍將士的食糧。遇到這樣的災害,不要說九年了,三年關健儲糧恐怕也沒有了。
不過三司裡應當還有少量一些關健儲糧,這個糧食,除非餓到全國大起義的地步,否則是不敢放出來的。
原因很簡單,萬一明年繼續有災害怎麼辦?
若是國庫裡一粒糧食都沒有了,那就會出現大漏子。
因此王巨換了一種辦法,你先將這些戰略性儲糧放出來,雖然災害在處續,不過相比於去年,要好一點了。至少三百萬石糧食放出來,能將邊區百姓的饑荒問題解決一大半。
邊境百姓不餓了,人心安定,西夏就不敢打主意,遼國也不敢打主意了。
章惇也有私心,王巨同樣也有私心,不過這兩人皆是同一類人,至少不可能因私誤公。
換作其他人做三司使,王巨就不會說這句話了。
並且現在朝堂上對王巨也有利,蔡挺與王珪對他一直很不錯的,吳充與陳昇之與他也沒有致命性的衝突,至於呂惠卿,只要他繼續呆在泉州,依然會將王巨當成朋友,王韶雖沒有多少直接會面,然而兩人神交很久,韓絳不能高估,但不會排斥王巨。
至於臺諫有一些文彥博的爪牙,只要兩府宰執對他不惡,也不足為害。
實際隨著他的一些理念逐步宣揚出去,下面的一些基層官員,也開始重視起王巨。
所以王巨才想出這個計劃。
都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