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
不過如果實現,不僅是鹽州,就連西夏的韋州、天都山與銀州,都能隨時面臨宋軍攻擊,那時是戰是和,宋朝已經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但至於滅西夏,郭逵真不大相信,當真西夏那麼好滅的嗎?佔領鹽州,郭逵也不大相信,涿州的例子不好比,但有一個例子可以比較,那就是易州,因為在易水之北,孤懸於河北,所以在宋太宗時不得不丟掉了。
還有一個例子,豐州,王承美夫婦很厲害,可他們一死,立即被李元昊攻破。
不過這都是文臣們在撕逼,當然,王巨雖然也在撕逼,但他卻是為國家在撕,所以感情上郭逵卻偏偏王巨一方。
但郭逵也猜錯了,王巨不僅是為國家撕,同樣也在為他們這些武將與三軍將士在爭。
然而不管那條理由,郭逵是絕對不會點破的。
文彥博冷哼一聲,沒有再說了。
老文很精明,他擔任了那麼多年的西府首相,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韓琦那幾個月的逼駕,趙頊一直對權臣不放心,對王安石也不大放心,因此需要朝堂有一個異論相攪。這非是象後人所想的那樣,趙頊對王安石無比的信任。
只有朱熹一句話說得對,趙頊將王安石的術學完了,老王,你好下了。老王一下,老文也好下了。
還有一個原因,老文雖然一直在暗中搞小動作,但適而可止,看到不妙,立即閉上嘴巴,什麼也不說。所以趙頊便容忍著他一直呆在西府相位上。
趙頊也嘆惜,錢哪。
所以王巨犯了一個錯誤,這一偏,讓趙頊對錢更加看重。
當然趙頊強國夢也不能說不對,王巨做過一個推想,如果在完顏阿骨打崛起之前,宋朝搞掂了西夏與河湟,會出現什麼局面?
那不用疑問,宋朝會將所有重心向北方轉移,宋遼兩國關係也變得很緊張,宋朝就會在前線築建更多的堡砦。第一道防線便出來了。後來即便收復不了燕雲十六州,金國的鐵騎也休想順利南下。而且得到遼國財富後,女真人墮落的速度會很快的,北宋豈能滅亡?
如果得到了燕雲十六州,那個意義更非同小可,以宋朝的財力,足以修建一條新的長城,再加上在燕雲地區建設層層堡砦,不要說金國,就是成吉思汗來了,也不敢說順利將宋朝逼向江南再滅掉。
然而這個強國夢,不是有錢就能強國的。
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沒有高遵裕,就算順利拿下靈州,能滅掉西夏嗎?還有河西興慶府諸城呢,定州、順州、懷州、靜州……慢慢攻吧。但那時到了什麼天氣?冬天就來臨了。況且遼國會默視西夏被滅?
當然,若是沒有高遵裕,一個是被迫撤退,一個是大敗而歸,性質終是兩樣。
因此除了財政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制度。
宋朝出了許多名將,但看看是什麼名將,張亢,進士,王韶,進士,章楶,進士,張浚,進士,虞允文,進士,趙方,進士,真是一個儒將輩出的朝代啊。後面還有更猛的,岳飛、韓世忠、劉錡、吳玠吳璘兄弟、畢再遇、王堅、張鈺、孟宗政孟拱父子、扈再興、杜杲,都是國家危險之即,才得到重用。並且這些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大多數人功成名就之時,一個個學習韓世忠,自己請求退休,以求保全自己,免得落得岳飛那樣的下場。
因此不是宋朝沒將,而是這種古怪的制度下,這些將領無法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至於相對和平的時期,武將沒有機會,於是只能用文臣了,這才造成了那麼多儒將……
現在恰好正是這個相對的“和平年代”。
這個時期,武將如何能上位。就象劉昌祚,能發揮好他的才能嗎?
大多數是王巨怎麼說,他就怎麼去做,自己不敢去懷疑,不敢去想像,那麼未來又能有多少上升空間?即便以後成為名將,但也休想成為孟珙那種級別的大將。
還有南方的交趾,章楶便很好地舉了三個例子,然後證明若是交趾有不詭之意,最好還是能安撫就安撫,去派軍徵滅不上算。兵用得少征服不起來,休想指望再出現李靖與馬援平南的戰績,在宋朝現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出現馬援與李靖,沒那成長與發揮的空間。如果派兵多,又不值。
所以正道行不通,王巨在想“歪門斜道”。
但這個制度,誰敢碰?王巨也不敢碰,會比“齊稅”更麻煩,那將會是……與所有士大夫為敵!
況且這個制度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至少保證了武將不會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