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3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但也不是真讓王巨胡來的,如果王巨將下面的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不管他做什麼,各知州與各司使都會牴觸,甚至鬧到京城了。

所以這時衙役不敢稱喟明公了。

官職高得怕人,已經超過了年齡的限制。

幾名衙役還是很喜歡的,在連番大捷下,即便是南方,也聽到了王巨的一些事蹟,並且聽說這個官在治理百姓上也頗有一手,以至讓慶州幾十萬百姓上萬民書。

就不知傳言是真是假。

王巨語氣很溫和,說:“謝過諸位衙哥子。”

又問:“陶公可在州衙。”

“陶公正在州衙處理政務,”幾個衙役一臉肅敬地說。

王巨暗中點點頭。

臨來前,他向朝廷央請必須留下幾個人,老將和斌、燕達、曲珍、苗履、姚麟姚雄叔侄、楊從先、種誼。

為何要留下這幾將,因為這幾將都隨大軍南下過,不管是不是慘勝,都對交趾的地形以及風土人情有一定的瞭解,和斌更是久在南方的老將。

實際楊從先原來僅是戰棹都監,就是負責製造戰船的技術官員,非是武將。然而未來必用到水軍,也讓王巨留下了。

除了留下這幾將外,又再三申明讓朝廷在這幾年內讓陶弼一直擔任著邕州知州,不得調遷。

其實這一戰發生前,王巨也沒有注意這個陶弼。直到戰爭訊息傳出,王巨才對這個陶弼感到訝然。

然後派人打探了一下此人的生憑,更是訝然。

此人是陶嶽之子,陶嶽在後世沒名氣,但在宋朝很有名氣,乃是有名的清官,整個端州知州不取不用端硯者只有包拯與陶嶽兩人。

不過陶弼更其父一籌,很早就隨楊畋討伐過五嶺徭,平儂智高時又立下戰功,並且在隨後兩次興修靈渠,皆出過大力。以前也知過邕州知州,聽說內政很好。被人輿為“左詩書,右孫吳(孫子吳起)”。章惇經營南北江,慮無人可用,便想到了陶弼,用他擔任辰州知州。陶弼去辰州不久,便替朝廷招降北江彭師宴。

蘇緘遇害後,朝廷又用此人擔任知邕州。

郭逵連夜撥軍撤退,還有其他各部軍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都匆匆逃跑,甚至連輜重都丟下不要了。

但這時江對岸還有許多交趾軍隊的,正在隔江觀望。

陶弼無奈,只好約束著他帶來的邕州土兵殿後,才使得江對岸的交趾軍隊不敢異動。

否則郭逵那次會引起很惡劣的後果。

王巨手下還特別打聽到一件事,因為陶弼好士樂施,所得俸祿悉以與人,所以家至貧不能恤,妻在鄉里,居然租別人的房屋居住。

什麼叫好官,這才叫好官。

文彥博韓琦的什麼都是假扯的。包括王安石罷相後也開始置田產了,呂惠卿很早就在潤州置田產,還是向潤州大商人“借錢”置辦的田產。

王巨於是在上書中也提到這件事,趙頊看後,十分感動,派永州官員替陶妻興修一棟屋宅。

這一戰的關健就是這個陶弼。

而且王巨所圖謀的,遠比趙頊章楶想的要大。畢竟海外這麼多年的經營,替王巨積累了龐大的力量,不僅僅是財富。

只要能繞過悲催的宋朝官員政治體系,那就好辦了。

王巨直接闖進州衙,當然衙役們不敢阻攔了。

一個清瘦的老者,正在桌案上看卷宗,看到王巨進來,他立即反映過來:“見過王公。”

“陶公,免禮,你是長者,呼我王子安即可。”王巨遠遠地就虛扶了一下。

衙役喜,至少這個青年大官對陶公十分尊敬,當然,這也反映了陶弼在邕州百姓心中的聲望。

陶弼呼衙役沏茶,又請王巨坐下。

王巨說:“紫川,你去找一家客棧。”

天色漸晚了,待會兒還要商議許多事,今天晚上必須要在邕州住上一晚。

“喏。”王紫川出去。

“紫山,大井,你們也一起騎馬出去,打著我的旗號,問一問周邊百姓對交趾的態度,然後於客棧集結。”

“喏,”王紫山他們也陸續走出去。

陶弼說道:“王公。”

“子安就行了,在家中,連我的傔客,我也強行他們呼我子安。”

“老朽就斗膽呼一聲子安了,子安,不用打聽,整個邕州百姓對交趾恨之入骨。”

“可樂戰乎?”

“子安低調行事,不樂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