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與李承之同樣不滿地看著韓忠彥,心中想,你這個孩子,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
趙頊也不滿,他不悅地說:“韓卿,此乃海商們的義舉,就勿要攀附了。”
如果非要歪樓,什麼好事兒都能說歪了。
然而出忽趙頊的意料,王巨卻又說道:“陛下,不過韓判官說得對,它也能算上買人。”
“王卿……”
“陛下,且聽臣說。”
“去年臣得到那個金礦訊息後,立即稟報了陛下,也曾說過,那些是海商們派人找到的,又在彼岸,朝廷不可強取之。不過我朝始終是缺乏金銀的,並且銀行司的本金就是金銀。因此這個金子對我朝十分重要,然而得用好方法,一是勸說他們擴大貿易,將金子換回來,二是勸說他們捐助。”
“為什麼臣能有勸說他們捐助的把握,兩個原因,一是他們本心不惡,最少他們去彼岸積攢了一些財富,臣在中間多少有著指導之功。二就是韓判官所說的買人。”
“為什麼年年捐助,陛下,想遷徙百姓沒有那麼簡單的。人口越多,田地越緊張。那麼主戶就越容易收取客戶的高租。這才是當初木棉司廣遷百姓去南方種植木棉,下面豪強一起反對的原因。貧困百姓一起遷徙走了,主戶那來的佃農替他們耕種,為了挽留佃農或工匠,他們只好降低租子,或者提高薪酬。”
“於是他們在下面很不滿地造謠、煽風點火、惹事生非。士大夫往往不知道,隨著附和。章子厚面對這些反對聲音,無奈了,只好找到臣。臣當時還在軍器監,不便出面,不過替章子厚出了一條主要,設定郵驛司!讓遷徙的百姓通知與故鄉的親人通訊,讓他們自己說,到了南方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這是熙寧變法裡的一個亮點,不但節約了朝廷許多支出,還安置了一些因傷退伍計程車兵,同時因為各郵驛可以透過匯款寄信方式賺取利潤,各郵驛也能漸漸飼養一批驢馬,使得一些不在要道上的州縣與京城通訊速度得以提高。
並且隨著海外遷徙,匯款利潤也迅速增加,正是這個基礎,後來朝廷才成功地在幾十個繁榮的城市,迅速推出了飛錢司。
雖不及榷酒之利吧,但如今一年也能替朝廷增加近兩百萬貫的收入,並且養活了許多人。
但還有許多人不知道乃是王巨的提議,聽後感到十分驚訝。
王巨繼續說道:“這才壓住了部分反對聲音,這是朝廷第一波大規模的遷徙百姓。再到彼岸,開始時以是泉州為方圓遷徙百姓的,那時臣在泉州擔任知州,又廣置相關的作坊,擴大貿易,用此與各州商賈大主戶默契地搭成協議,於是成功地遷徙了第一批百姓。隨著就是熙寧旱災到來,那時無論遷徙多少百姓,各個主戶不會反對的。”
“然而到了交趾則不行了,因為旱災過去了。正好有人彈劾我在南方傷害了土著人與交趾人,於是臣提議,將他們一起運回長江兩岸,用他們與各個主戶進行默契式的交換,這才將大量百姓遷徙過去。”
“陛下,其實想遷徙百姓真的很難,難不在赤貧戶本身,而是在主戶。不錯,降低了佃農的租子,提高了城坊戶工匠的薪酬,更利於國家穩定。然而這些主戶看到的只是他們的收益,哪裡會顧得上國家穩定不穩定。”
實際宋朝還好一點,特別是明朝。
電影《大明劫》裡有一段,李自成的起義軍都兵臨城下了,孫傳庭為了籌備兵餉與糧草,不得不向當地的豪強、閣老們化緣,豪強就算了,閣老可是退休的明朝大臣,然而這些人就是不同意。
這段非是虛構,在史上確實有原形典故的。
其實也不用化緣,即便那幾年是小冰河引起的特大旱災,如果諸豪強貪婪心少一點,大家一起出一點力,捐助大筆糧草,調往陝西,就是李自成想要謀反,會不會有百姓跟隨之?
當然,最後結果是大家一起完完。
所以這在上面,美帝做得比較好,甚至王巨還拿來引用,那就是做捐款抵押稅賦,用此誘導富人們行善積德。
王巨沒有管大家心中如何想,繼續說道:“一旦海客們再次大規模遷徙百姓,必然會引起更大的反對聲音,這些聲音傳到朝堂,那麼諸士大夫不知真假時,國家又沒有管理起來那方土地,必然就會有許多士大夫隨之附和。然而有了這些捐助,則會讓許多忠於國家計程車大夫支援,至少讓他們猶豫不決。方才臣去驛館時,同樣也說了這些道理。有的海商們以為十五萬兩黃金捐得太多了,我就說了一句。當年曹利用與遼國談判,搭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