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為何這麼做?他們自己將良馬保留下來,放在戰場上,遼國對宋朝馬政實施禁榷,馬相對而言很便宜,西夏一不失國內良馬數量,二則能從中賺取差價。
二則是私馬,這些馬那多是真正西夏馬了,其中不泛被譽為大宋第一良馬的西夏河套馬。
第三部分則是秦州那邊得到的吐蕃馬,在唐朝時,以日月山為界,山西青海湖兩邊才是良馬,山東則多是矮小的川馬。隨著遊牧過渡,青海湖兩岸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了,於是吐蕃各族全部遷移到山東,也就是河湟地區。這些良馬同樣帶了過來,相互雜交,成了後世有名的三河馬雛形。這種馬也不錯。
此外就是回鶻馬,西夏未得到河西走廊之前,宋朝也透過各種方式,包括購買,或進貢回賜等形式,得到不少回鶻馬種。不過後來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後,南絲綢之路道路崎嶇難行,多是鹽鹼地戈壁灘,因此得到的回鶻馬數量就漸漸減少了。
第四部分則是川馬,不是宋轄內四川漢人養的馬,而是茂州到黎州這一川西地帶,他們飼養的則多是真正矮小的川馬,後來康熙滅吳三桂用的這種馬,雖然矮小,爆發力也不強,不過它能吃苦耐勞,特別是能在山道上賓士,當然,放在北方戰場,這個馬就一無是處了。
不過馬的宋朝對馬的需要數量太大了,僅是這一地區飼養的馬匹數量,那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許多有遠進的黎州蠻便從大理那邊購買戰馬,販運到宋朝賺取差價。
然而大理的馬則同樣是矮小的滇馬,售價不高,於是茶馬古道從北宋時就隱約地產生,從大理西北部開始,一直沿伸到青海南部地區,南面則達到西藏內腹,甚至延伸到印度,一個以馬為主體的龐大商道漸漸產生。
不過北宋馬源廣泛,對這條馬道數量要求不大,直到南宋時,幾乎全部依賴這條馬道了。那時茶馬古道才正式繁榮起來,一直到明朝,不過那時茶馬古道已經不僅是販馬之道,而是一條真正重要的商業道路。
這裡過來的則是真正的藏馬,比較高大,宋人也比較喜歡。
因為這條馬道,就涉及到兩國交界的第三個蠻部,或者說蕃部,黎州蠻,實際這部蠻人對宋朝十分友好,儘管他們是川西藏人的祖先,但在宋朝南方周邊各個蠻部當中,他們是最為省事的一個群體。
不過大理將他們馬源控制住了,沒辦法,只好也向大理稱臣進貢。
這是第三種蠻或蕃,還是與劉開所說的無關。
然而還有兩種蠻人,一是敘州蠻,宜賓南部地區的蠻人,二是瀘州蠻,瀘州長江南部的蠻人。兩部蠻人,敘州蠻不喜生產耕種,多是畜牧業,瀘州蠻開始有了高度的農耕文明。相同之處便是也養馬,然後將馬賣給宋朝,另外就是將宋朝的物產運向烏蠻,再將烏蠻的物產運到宋朝,謀取其中的差價。同時兩部皆很不老實,時常抄掠宋境百姓。熊本用兵後,瀘州蠻情況稍稍改觀,不過敘州蠻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也不一定完全是大理支援的緣故,不過大理肯定要負一部分責任,最少烏蠻要負一些責任。
劉開指的就是這兩部蠻人。
如果大理成了宋朝真正臣屬國,一南一北施壓,雖然不能完全使這一地區改觀,但肯定會改觀許多。
若僅僅是逼大理稱臣,這條理由充足了。
而且對於段氏來說,敘州蠻與瀘州蠻管他們屁事,至少這樣一來,一是杜絕了王巨可能的大軍入侵,二是說不定他們真能替段氏剷除高家,不讓段氏做大理的傀儡王。
因此段正明後悔莫迭。
“世子,你這回明白我為何如此竭力搓合成這門親事的原因了吧?因為三十七部烏蠻相對而言,是支援你們段氏的。而黃醇之則是王少保手下第一傔客,即便黃醇之這個女兒,少保平時也視之如從女如妹妹。以她的身份嫁給毗少部長,毗少部長一點也不屈之!那麼你們段氏也會相信少保的用心了。同樣,也是為了少保大計,黃醇之這才忍痛割愛,同意將愛女嫁給毗少部長。但是沒想到啊……”
“勝之,這是我的疏忽,不過大理種種規矩確實與中原不同,並且各族有各族的規矩,雖然我身在大理,同樣也不能一一清楚,否則至少會讓毗部長以漢家婚禮操持的,還望勝之在少保面前替我們解釋一番。雖然發生了慘劇,但我們對少保是很尊重的,包括招羅毗部族,他也不是想有意羞侮漢家,只是隔著自杞部,自杞部與烏蠻習俗不同,因此夜苴部人不知道漢家人的想法,這才……”
“世子,恐怕很難了,少保自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