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3 / 4)

小說:暗黑大宋 作者:蒂帆

告訴趙傭夢想越大,想實現的難度也就有多大,這只是一個大將軍呢,如果想做一個好皇帝,得要付出多少努力?

但王巨說的不是這個,說完后王巨道:“其實胸懷大志的另一個詞則是好高騖遠,知足常樂的另一詞則是不思進取……不過兩者卻是不同的。就象我如果怕麻煩,呆在彼岸不回來,那不叫知足常樂,而叫不思進取。或如趙括,認為他的才華勝過了廉頗,那則是好高騖遠。”

後面的王巨說得有些傲氣,不過憑藉他如今的作為,也沒有人排斥。

“區別就是在必須認清楚自己的才能,然後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才能低下者安守本位,這才是真正的知足常樂。才華橫溢者,又恰逢明主,那就要主動展示才華,這才是真正的胸懷大志。”

“問題是想認清楚別人很難很難,即便有諸葛亮的才能,還用錯了馬謖。但認清自己比認清別人更難!”

“人是如此了,放在國家上,身在局內,想認清國家的長處與短處,會更加的困難。”

“知己知彼?”範純仁問。

“差不多吧,實際上大道萬千,殊途同歸,不管什麼傢什麼教,發展到最後,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儒家中的真正中庸,易經裡的爻變,道家太極圖的魚點,所講述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得根據不同的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否則隨著環境與時間的發展,再好的法令,都會惡化。不過這個因時調節,很難很難,還是用諸葛亮來比喻,他一次次的北伐,都沒有成功,也是沒有完全認清魏蜀兩國實力的一種表現。自古以來,能做到真正認清國家的情況,並沒有多少大臣,這些人都成了千古良臣。”

還是有的,就象張良,建議劉邦約法三章。

諸葛亮隆中對也算上半個。

朱升向朱元璋提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但這樣的大臣太少太少了。

“這才是第一道難關,下面還有一道更難的關卡,那就是認清了,如何卻矯正!”

“陛下,諸公,我曾不自量力地思考過我朝的長處短處,長處就是富裕,安定,短處有三。最大的短處就是軍事,儘管拿下大理、交趾與河湟,接下來還有西夏,但不能做常例,因為這幾國與我朝遠不能與我朝相比,只要用對了策略,就可以拿下。但與同等力量的遼國,臣則沒有多大把握。如果換成漢唐時呢?”

“難道我朝將士不英勇嗎?難道我朝後勤跟不上來嗎?難道我朝器甲不精良嗎?難道我朝人煙稀少,缺少兵源嗎?不是!或者說缺馬,但這個問題也將要解決!真正的原因是矯枉過正了。”

“祖宗很英明,開創了一種制度,它叫軍政分開制,自此以後,不會再有軍閥亂政篡國的情況了。然而這種制度是指讓文臣主管經濟與政務,而非是讓文臣掌兵,領兵作戰。且看太祖太宗時,主將有幾個文臣。這才是岐溝關慘敗後,我朝沒有衰落,反而多次擊退遼國的真相!”

“但是現在呢,不但如此,只要立下戰功者,立即被士大夫反覆汙衊,從狄青開始,到王韶,再到我。就算兔死狐悲吧,兔子還沒有死呢!”

“其實只要政務與經濟掌控在文臣手中,武將用什麼來亂政篡國?術有專攻,古今往來,出過多少儒將?”

“太保,五路伐夏都是武將。”李清臣道。

“李公,誰是主將!”王巨喝問。

主將,高遵裕也!

王巨所說計程車大夫實際就包括了外戚與權貴。

有外戚厲害的,比如衛青與霍去病,但人家確實是厲害,這才被漢武帝一步步提撥上位的。示問高遵裕原先有什麼驚人的表現?

特別是永樂城之戰的徐禧,慶曆戰爭中范仲淹僅是一個持平罷了。

然而這個持平,是在後方付出驚人的錢帛基礎上才建立起來的。

李清臣無言。

“其次是人口危機,作為一統王朝,我朝面積最小,即便是現在,我朝面積仍不及西晉,除非將彼岸包括其中,但擁有最多的百姓,並且繼續以驚人的速度膨脹著。莫要指望著彼岸,彼岸能力也有限,而且能轉移的也不過是東部地區,不可能將西部地區的百姓轉移到彼岸。”

“人口危機帶了另一個危機,兼併!”

“其實祖宗已經有針對性的制止兼併制度,比如對富戶徵重稅,強攤派,權貴子弟不得科舉,但祖宗心腸軟,雖知道兼併之害,但想善待功臣,所以做得不徹底。”

“比如建房宅,想要房子牢固,必須地基打得牢,這個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