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便在遼軍到達前,建設更多的堡砦關卡,同時又勸說百姓將還沒有成熟的豆粟收割下來,交給各堡砦,當成青飼料,根據他們送來的重量,未來發放相關的物資。這是近處的,離宋境遠的則直接用火燒,然後讓百姓南下,前去麟州就食。
主要是這裡有兩個優勢,這一帶屬於唐朝的勝州地區,在後梁時,遼國出兵,將勝州所有百姓擄往遼國。後來又佔據這裡,但遷徙過來的百姓都是來自山後各州的漢人。不指望這些漢人對宋朝有多少好感,但不會太排斥。同時這裡以駐軍為主,百姓不多,總共加在一起不過四五千戶,容易安置遷徙。
同時各營主將親自出面,向他們允諾了未來宋朝給予的種種好處,用此來彌補他們的損失,但還是不遷徙的,則用強硬手段了,強行焚燒其莊稼房舍。
斡特剌大軍抵達金肅軍時,這兩軍一州所有百姓都被遷徙一空,莊稼同樣燒得乾乾淨淨,也就是宋朝即將執行堅壁清野戰術。
這也是常見的戰術了,還沒有引起斡特剌警覺,因此到達金肅軍時,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派使責問張守約。
你們這些宋人,膽子好大,居然敢公開入侵我朝。
不知道俺們遼國是老虎嗎!
張守約也給了回話,西夏自李繼遷起,就是一群無賴不守信義的亂臣賊子,具體的不用說了,證據太多太多,象李繼遷打不贏就投降,安定下來後又接著造反,生生拖得宋朝無奈地看著他壯大。李繼遷死後,李德明還稍好一點,李元昊又來了,然後一代不如一代。
去年經爾國再三調解,我朝同意議和,但梁氏賊子卻派大批斥候潛入我朝邊境,散發謠讖,離間我朝君臣,故我朝這才討伐西夏。並且這些斥候與證據,也陸續送到邊境,交與爾國之手,向爾國解釋。
但爾國不顧道義,不顧是非曲折,先派三萬阻卜騎兵襲擊我朝供給,爾又率十幾萬兵馬進入西北,先戰七里坪,繼戰夏州城,後攻鹽州城,導致我朝將士傷亡無數。爾國不仁在先,休怪我朝不義在後!
你們做了初一,就不要怪我們現在做十五!
因此翰特剌開始調動兵馬,對一些堡砦發起進攻。
然後派出精銳騎兵,馳往君子津渡口,因為斥候已經探知,宋朝為了阻止他們渡河,或者阻止援兵到達,炸山取石,於此渡口兩邊河灘上佈滿了石頭,使船隻不得渡。
這個問題不太大,因為斡特剌手中擁有太多太多的部下或者百姓了,故先行佔據渡口周圍緊要所在,將渡口控制,隨後大軍到達,搬石造船,或者強行用小舟搭建浮橋。然而這並不是為了撤退著想,而是為了保障後路後,再對宋軍展開反攻。
並且西京留守事(遼國東、中、南三京置宰相府,分左右相或左右章政事,往下是各京留守事或同知,因為遼國皇帝到處跑,各京都有行宮或皇宮,又置有內省司,同時置有各部使司,如戶部、度支、三司、鹽鐵、計司、轉運等,還有總管府,都虞候司,警巡院,處置司,五京京學,另外上京還有皇城司,東京又置有承奉官、大都督府、安撫使司,西京置有文思院、按問使司、巡邏使司、大內都部署司,南京有宣徽院、處置使司、各軍指軍使司、慄園司,再加上遼國的南北官制,使得官制比宋朝還要複雜數倍)耶律那也聞聽後,也派出一部兵馬來到君子津,開始搬挪積石,準備接應斡特剌。
這也是斡特剌心情不緊張的緣故,若說心情,只是很憤惱,自己勞師遠征,依然讓宋朝順利滅掉西夏。
近三萬前行大軍撲向了君子津,這裡面還有數千西夏戰士。
不算太遠,三百幾十里路,遼國全部是清一色騎兵,雖然帶了一些物資,但對速度妨礙不大,如果沒有意外,一天半時間就可以迅速到達渡口,佔據要地。
第一天傍晚,三軍於一處山谷休息,而且斡特剌透過西夏人,瞭解到更多王巨的戰術,再三囑咐他們要小心,因此雖在此紮營,但遼軍派出許多戰士巡邏警戒。
不管有沒有用,這一夜安全無事,而且可能是現在宋朝兵力少吧,可憐的兵力僅是保證各城與各堡砦的安全,因此這一路行來,沒有一個宋兵來騷擾。
第二天繼續出兵,金肅軍是小半丘陵大半梁峁地形,小石山是丘陵,小土山是梁峁,沿河一帶東西走向,中西部多南北走向,但不是很規律,總體是縱橫交錯。
在金肅城下方十幾裡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山溝,然後再順著一條略有些偏南北走向的山溝,順著金肅城東面直通君子津,比較平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