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能透過嗎?”趙頊狐疑地問。
這個私鹽利害關係王巨曾經也與趙頊解釋過。
只能緊一緊,禁不掉!
所以他才在父皇母后面前說了兩策,第一策立即禁止互市歲賜,第二策強行用低價鹽往邊境傾銷,打壓青鹽銷量。用經濟逼迫西夏低頭。
這個低價就是成本價,將運費與產鹽成本計算後,朝廷無利潤地於邊境處傾銷。
但是父皇略有些擔心,怕將西夏真正逼急了,發起真正的入侵,那麼宋朝雪上加霜了。因此聽了,只是贊成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並沒有執行。
王巨強禁私鹽,弄不好就會引起爭議。
“透過了,孫沔治邊強硬,正好保捷軍原指使與私鹽商人勾結,被孫沔判決秋後問斬,又責罰了幾名商人。王巨讓朱家的管事借這股勢與慶州諸商人協商,他們只得百分之十的收益,另外鼓勵他們買馬,甚至派官兵為他們護航,又出兵剿滅子午山的山匪。同時新蕃騎營就駐紮在華池城外,必經之處。軟硬兼逼,那些人不得不同意下來。”
開始並沒有答應剿匪,不過韓維派門客打聽,也不可能打聽到所有內幕,因此聯在一起說的。
“難道私商有這麼多利潤?”
“也不僅是私商,另外他還推出一種很難喝的烈酒,殿下,你嘗一嘗。”韓維從小酒壺小心地倒出一杯燒酒,讓趙頊喝。
趙頊也不是太在意,宋朝有了烈酒,大約兩十度左右。但再烈的酒,不過一小杯罷了,於是一抑脖喝下,隨後嗆得直咳嗽,大聲說:“這是什麼酒?”
“雖然難喝,不過西北天寨地凍,這種酒喝了會很暖和。”
“本王明白了,也就是酒與利商的利潤,再加上一些捐助,才有了這些經濟。”
“基本是如此,不過還有一些法門,比如那些訓練的獎勵,不是交到士兵手上的,而是交給其家人,也不是給錢帛,而是根據各地的需要給錢布米糧茶,如蕃人那邊缺少茶,就承諾給其茶葉,如京城禁官家屬缺少生活用品,於是給其錢布米糧。因此明為每月拿出三千多貫的獎勵,官兵家屬也確實得到了三千多貫獎勵,但實際付出的只有兩千多貫。”
這個容易理解,無非為了節約用費與成本。
但王巨這樣做,除非有一條能拿得出手的理由,否則多少犯了錯誤。儘管他變相地用所謂的捐助方式,也是用心為國。因此韓維最後說:“雖他是為了強軍,可這手段不大好。”
“兩個孫公也不過問?”
“西夏威脅,可是朝廷兵力與財力有限,他們還巴不得王巨會這麼做。”
反正立功他們拿大頭,犯錯誤又能將責任往王巨身上推,何樂而不為?
趙頊在沉思,說道:“不對,他不會犯下這等低劣錯誤的。”
“臣想也是。”韓維同樣奇怪不解。這小子手段十分強硬,聽說在子午山審問犯人,犯人不招供,於是一個一個的腦袋砍,最後那些山匪將罪供招出來了,也還是砍掉腦袋了。並且親自上戰場,聽說幹掉了好幾個西夏人,三軍上下畏之若神。但只是手段強硬,可心思慎縝密,不會輕易留下這個把柄的。
不過趙頊更納悶,這與獻兩匹馬有什麼關係?難道指望自己替他說幾句好話?
趙頊終於聽到一些慶州的真相了,可他還是想不明白。
第二〇三章兩位高人
無論王巨前世或今生,有三類人最重要。
第一類人是教師,宋朝稱為教授、先生,父母只能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卻能育無數人家的子女,所以王巨前世美帝洗腦,先從香江的教獸洗起。
因此官員必須重視操守,老師也要必須重視操守。
第二類是警察,現在叫衙役,他們是離百姓最近的執法者,執法若不公平,直接會影響到國家的形象。
第三類是醫生,現在叫大夫,救死扶傷,若沒有一顆仁心,如何救死扶傷?
李家經營藥材生意,實際經營藥材也與治病有關,比如張偕,他雖然治死了病人,可能是他的錯,也可能確實是病人病入膏荒,無藥可醫了,這時代絕症不要太多,所以改了行。不過平時有小病,他還是免費給大家治療,頂多一些疑難雜症,他不敢再做主了。許多大的藥鋪同樣如此,在賣藥時替病人順便搭脈看病。包括李家的藥鋪。
可是藥鋪也是生意,沒有錢,藥鋪難道也讓你抓藥嗎?
反正李家是這麼想的。
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況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