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1 / 4)

小說:國之贅婿 作者:擊水三千

自從那日楊耀宗從阿伊那裡得知察都乾的身份後,便猜到駁馬部可能會藉機找自己的麻煩。於是急忙與劉流商議,並找劼智略安排人手製作了很多的圓木樁,並刷上紅漆,架設在城牆之上。

至於楊耀宗在牛二面前言出紅衣大炮一事,則是楊耀宗故意如此為之。而且即便那日劉流不放過牛二,楊耀宗也會想辦法放掉牛二。楊耀宗猜測牛二逃跑身上分文沒有,而他又知道如此重要的訊息,定會去找哈忻執思再次邀功領賞。如此一來正好可以借牛二之口,讓哈忻執思知曉張掖有紅衣大炮的事情。即便不能使哈忻執思完全相信,但在哈忻執思看到那紅色的圓圓柱狀的東西立於城牆上時,也會認為那便是紅衣大炮。

”日後哈忻執思若是知道他是被塗了紅漆的木樁嚇跑的,還不知道該有多暴跳如雷呢!他敢如此不把本公主與駙馬放在眼裡,這也是給他的一個教訓!不過火炮相公可製造的出嗎?“阿伊很是為楊耀宗感到驕傲,儘管她早已知道楊耀宗足智多謀,計謀層出不窮。但今日這紅衣大炮的事情還是讓她倍感驚訝。這如今嚇跑的是他們突厥人,阿伊卻還為楊耀宗感到驕傲,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姑娘就是外姓人。(未完待續。)

第二零六章“國粹”

說起鍊鋼鍊鐵,楊耀宗就覺得有些羞愧,不過還好有那些熟悉鍊鋼的老師傅的幫忙,楊耀宗提出的高爐鍊鋼法,事情雖得進行的不很順利,但卻也得以完美解決,也讓楊耀宗體會到什麼叫隔行如隔山。

原來這個時期的人多采用的是地灶式鍊鐵法,就是在地上挖一個長方形大土坑,下面鋪上磚,留著風眼,把用坩子土做成的坩堝,豎立在坑內,四周裝進煤,把礦石裝進坩堝裡,然後點火鍊鐵。待鐵礦石融化後再加入礦石粉,並不斷攪拌,這樣得到練得的鋼不僅利於加工鍛造其任性也頗為不錯。

而楊耀宗第一次見到這種鍊鋼的方法,覺得生產效率太低,他只簡單的記得高爐鍊鋼,於是便與一些老鍊鐵師傅研究起高爐鍊鐵來。

因為火力輸送及方便新增原料等諸多因素限制的關係,所砌的高爐並不是很高,也就一兩米的樣子。起先用砌好的高爐鍊鐵倒是省心省力,只需要將原料提前都填充好,然後點火等待融化的鐵液從下口流出即可,而且從填充的鐵礦石量也比地灶式的量多,這樣煉成的鐵也會比地灶式多。可煉出來的鐵多是白口鐵。這種鐵堅硬卻不易鍛造,而且質脆,根本無法制造武器,更別提製造火炮了,根本無甚大用。

楊耀宗雖然知道白口鐵透過退火處理倒也可以得到可以鍛造的鐵,先不說工藝麻煩問題,如此一來單論出鐵效率反倒就不如地灶式鍊鐵了。好在楊耀宗與那些老鍊鐵師傅經過反覆的研究實驗,就是在鍊鐵的時候直接加入適量的碳粉,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是煉出了適合鍛造的鋼鐵。

至於之前生產出的那些白口鐵,楊耀宗又不忍浪費,於是命兵工廠將這些白口鐵一律加工成廚具與農具,免費發放給張掖的百姓。一時間張掖百姓都換了嶄新的農廚工具。

此時正值張掖百廢待興之際,楊耀宗如此親民的小恩小惠便使得張掖百姓甚是感激,其分量又在百姓心中加重不少。這也是正應了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句老話。

當阿伊問起楊耀宗能否生產火炮時,楊耀宗倒是想起一事,雖然知道也許不方便過問但還是便開口問道:“阿伊,記得在雁門關的時候,你推出兩架火炮,是勤王提供給你的還是你們自己製造的?”

提起此事阿伊卻是撇撇嘴道:“那兩架火炮的確是勤王提供給我們的,我們是將其零散著拉回來然後組裝起來的,卻也是好用的。但勤王所提供的製造大炮所用的工藝與圖紙卻是有很多地方被改動過,你們大周人就是狡猾。”

聽到阿伊此言楊耀宗也頗感驚訝,他沒想到勤王倒也沒有完全急功近利利益燻心,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倒也不失分寸,倒也無愧是大周的王爺。

哈忻執思的退兵,也給楊耀宗喘息發展的時間。造火炮他倒是不懂,只能靠那些有兵工製造經驗的老師傅去研究,而他只是偶爾提出些自己的見解。

關於炮彈的製造很多擺弄火藥的老手藝人都會,這個倒不需要楊耀宗煩心,楊耀宗只是囑咐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將研究儲存炮彈的地方建造在張掖很偏僻的一處地方,且派重兵嚴守。

楊耀宗有一段時間每天都要去那裡,倒不是因為他好奇,主要是他琢磨用瓦器或者土器作為容器製造出一些土地雷。準備在張掖官道左右地方設定出一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