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2 / 4)

小說:一世吉祥 作者:曾氏六合網

山東外海諸島、夷州幾方面聯絡,命他們有事即可就近交與偵緝司的密諜轉呈於我。不出一月,皇帝必會召我進京。”

薛青雲奇道:“這不是年頭又不是年尾的……,侯爺怎地如此肯定,皇上會召你進京?”

楊致肅然道:“長則半月,短則數日之內,大夏與突厥戰事的最終結果就會見個分曉。驍騎將軍李為已經戰死大漠,耿超也極難生還,這二人與我既有袍澤之情,也有並肩浴血之義,於公於私、於情於理我都應該回京祭奠。”

“其次,不是我高估了張博虎,也不是低估了楊耀,文煥章得張博虎相助,楊耀絕非敵手,隨州城破,恐是旦夕之事。隨州一失,夏軍只能退守襄陽。隨州是十年之前寧王趙當率軍打下來的,皇帝本來就對寧王在軍中的影響力頗為忌憚,可想而知將會面對多大的壓力,因而只能換將。我敢說,只要皇帝不啟用耿進或是衛飛揚,襄陽只怕也很難守住。一旦再丟了襄陽,大夏便是門戶洞開!接下來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薛青雲見楊致說得那般玄乎,猶自半信半疑:“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區區一個張博虎,難道真有侯爺說的這麼厲害?大夏兵鋒之利,向來傲視天下。偶有小敗,何傷大局?張博虎此番僥倖得手,怎知他不會是曇花一現?”

“再者,我曾聽侯爺評點過諸位大夏名將。禁軍大將軍周挺、鎮守幽州的羅輝祖,包括現在鎮守隨州的楊耀,侯爺不是說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善守之將?為何認定皇上非得啟用耿進或衛飛揚不可呢?我聽侯爺的話外之意,皇上相召是為垂詢問策,何以見得不會啟用侯爺為將?萬一被我言中,侯爺是否會遵旨應允?”

楊致木然道:“兩萬條鮮活的人命,一日之間說沒就沒了。就連真正的幕後對手是誰,都是事後才探查知曉。分明是吃了大虧,能算是小敗嗎?”

“楚軍先是掃清外圍駐軍哨騎,剪除了我軍耳目,以保證戰役的突然性與設伏的隱蔽性。爾後不慌不忙的遣派小股軍騎叫罵邀戰,以求激怒我軍。未能奏效便索性開始攻城,利用我軍的軍心士氣向楊耀施以壓力,誘使我軍出城應戰。最後來個猛虎洗面,在我軍來不及派出援軍接應的情況下一舉全殲。整個過程計劃周密、環環相扣,宛若行雲流水,豈可僥倖為之?”

“而統兵為將者,不僅要善守,還要善攻。須知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所以,首先必須攻守兼備,運用自如。其次,將帥有別。為帥者,不僅要善於將兵,還要善於將將。必須能夠時刻縱覽全域性,統馭三軍。放眼大夏,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高階將領,其實沒有幾個。除了耿進與衛飛揚,寧王趙當、衛肅、曾英明、新近名揚天下的凌開陽、接任耿超的葉闖,亦可躋身此列。”

“我雖因血戰大漠而成名,但從未有統率數十萬大軍的經歷與經驗,能否排得上號不好說。連我自己心裡都沒底,更別說是皇帝了。況且兩代皇帝都防我掌兵,理由就在那裡明擺著,除非是萬不得已。”

“但是青雲兄早幾天也曾經問過我,如果耿超戰死,我會作何感想?若是果真如此,我定會應允!並非我過於自負,對付張博虎這種人,我自認還幾分把握的。”

說到底楊致在內心深處還對趙啟抱有最後一絲希望,不願意看到成為一位精於權謀、熱衷於玩弄帝王心術的冷酷君主。誰又敢保證,耿超的今天不是他楊致的明天?正所謂兔死狐悲,這個世上原本誰也沒欠的,何苦蠢到那個地步?

毫不誇張的說,楊致真有給一顆種子就能種出一大片地來的那個本事。永不稱王?根本就不是問題。這並不妨礙他在軍中播撒種子,相信早晚會有收穫的那一天。(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59章 求救

楊致在金陵放眼長遠的謀劃將來,皇帝趙啟在長安十分窩火。慮及與突厥的戰事正值關鍵時刻,隨州戰敗的訊息不宜宣揚,趙啟強忍火氣,只將自己在御書房關了一個時辰,便泰然自若的照常視事。

一直以來,楊致在揣摩皇帝心思的同時,皇帝也從來沒忘了琢磨楊致。自楊致力助先帝挫敗前任太子趙恆的逆謀、領兵迎駕回京之後,原本與趙啟親厚的關係便漸行漸遠,一日比一日對他冷淡。

從那時候起,趙啟心中便有了一個鬱結:莫非楊致早就看穿了父皇對我的苦心栽培?父皇一再密囑這廝有威脅大夏江山的能力,難不成是真的?這廝是不是從來都沒把我當成一回事?是不是從來都看不起我?既是如此,朕就偏不信這個邪,偏要做給你看!

放在前世,這就是個典型的心高氣傲而又胸有城府的富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