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3 / 4)

小說:一世吉祥 作者:曾氏六合網

楊致輕裝單騎,一個晝夜可行進四百餘里。敢問大帥,楚軍諸將,誰能做到?他隨時都會來!”(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79章 升帳

襄陽對於夏楚兩國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為大夏攻佔已逾二十年之久。先帝眼光長遠,將襄陽視為攻略南楚的前進之基。不僅城牆修築得高大堅固,而且一直駐有重兵,也囤積了大量糧秣軍械。

即便南楚挾隨州兩勝之餘勢傾力相攻,襄陽也是一塊足以磕掉滿口大牙的硬骨頭。何況大夏舉國尚武,名將輩出,遠非南楚朝野頹靡、唯靠文煥章獨力支撐可比。自隨州失陷,大夏中州駐軍三萬、精銳禁軍三萬相繼來援,大有一雪前恥之勢。

是以張博虎頭腦十分清醒,在這等情勢下,楚軍能夠守住隨州就已經很不錯了。在必要的時候,只能放棄隨州。

張博虎非常清楚,他正處於極為矛盾的兩難境地。

在戰術上,他已借隨州之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獲得了譚重元與文煥章的認可。夏軍的報復反撲,乃是意料中事。在楚軍由士氣大振的驕兵拖成疲兵之前,在譚重元決定在後勤支應上卡文煥章的脖子之前,急需與夏軍再打一仗。

若勝,既可重挫夏軍換帥反攻的銳氣,譚重元迫於朝野上下的壓力,沒有理由去幹卡扣糧餉的蠢事。若敗,既可令楚軍部分將士心中滋生的驕狂之氣重歸正常,收縮休整,自己也可在文煥章與譚重元之間趁隙迴旋。

在戰略上,他必須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他需要在軍中進一步建立威望,需要在朝堂確立應有的地位。他要竭盡所能的引導楚帝,全面走上與大夏的爭霸之路。成為一代名臣。

張博虎也很有自知之明。先前利用南楚君臣坐收漁利的心理,竭力鼓動譚重元對索力許以重金。暗中與突厥結盟,以求牽制大夏無暇分兵他顧。孰料夏帝悍然發動與突厥的生死之戰。且大獲全勝。爾後並未休兵罷戰,而是調兵遣將揮師南向。夏帝在兩國對峙的漫長邊境線上,咬牙佈設集結了三十餘萬水陸大軍,不惜同時啟用楊致與衛飛揚統軍領兵。

如果只是為了對付他一個張博虎,何須排出偌大陣仗?夏帝意在滅楚!而南楚連統軍大帥文煥章都還有點不以為然!他還有時間麼?還有機會麼?

不管怎麼說,楊致還是來了:五月二十七日,楊致率衛飛揚、沈重、劉當、張得勝諸將抵達襄陽到任。同日,陳準所率三萬禁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在城外紮營。

自武成二十四年寧王趙當揮軍攻克隨州,襄陽百姓已然安享了近十年的太平日子。如今卻再度成為夏楚兩國對峙前沿的一座兵城。當日隨州陷落、楊耀殉國的訊息傳來,城中不少富戶往大夏腹地遷撤。

聽聞夏帝詔令楊致掛帥統軍之後,原本想走的人竟然大多又決定不走了。楊致威名赫赫,又因為死難將士捐納二百六十五萬巨銀而得夏帝明旨表彰。甚至傳得神乎其神的是,他是因此而至“散盡家財”,只得舉家遷回信陽老家居住。這位侯爺等於是自個兒帶了銀子來玩命,能不賣力嗎?

儘管如此,襄陽諸將還是很難高興得起來。

楊致弔唁楊耀、捐納巨銀,確實博得了襄陽邊軍將士的好感。但此人血戰大漠已是八年之前的事了。此後再未任過軍職,談不上有什麼統軍作戰的經驗。俗話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人點選了五名將領一同前來上任,焉知不是為了削奪襄陽諸將的指揮權取而代之?敗軍之將難以言勇。敗戰之師士氣低迷不振,連線風宴上的氣氛都是無比沉悶。楊致也只是神色淡然的與諸將照面認了個臉,既無豪言壯語。更無一字撫慰。

次日一早,奉旨暫代楊耀的於化龍循例向楊致交割職事。隨後請示道:“大帥。不知對新的帥旗可有屬意的文字圖形?末將盡快命軍中書吏與軍匠繪製織造。”

“老楊帥的帥旗安在?”

“……軍械庫中應該還留存些許。”

“那就不必麻煩了。一筆寫不出兩個楊字,就用老楊帥先前的帥旗好了。”

都說新人新氣象。楊耀戰死,楊致履新,居然連帥旗都打算用現成的,大多數人嘴上不說,心裡卻難免覺得有些不吉利。

“大帥,這……這恐怕不太好吧?命軍匠趕製只需一兩日功夫便好,也花不了幾個銀子。”

楊致是真不在乎:“老於,不就是一面亮明字號的帥旗麼?何必那麼費事?我看就挺好。如今已是無人不知此楊非彼楊,老楊帥英靈不遠,定會護佑我軍捷報頻傳。”

令襄陽諸將頗為困惑、亦感無語的是,除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