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消耗了楊崢十幾萬棵大樹,才勉強攔住了幾個大的風口。不然這種玉米一旦長起玉米杆來,肯定會被颳得東倒西歪不可,那樣就影響產量了。
而土豆也被楊崢帶了兩百多斤過來。這些土豆被按照牙口切成小塊兒,然後埋進了地裡,土豆基本上是一次性施肥,這個時代又沒有複合肥,所以在土豆下種的時候,就要把大量的農家肥和土豆種一起下地,農家肥後勁十足,在土豆的生長期內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幾天之後,土豆苗也鑽出了土地。由於農家肥的作用,土豆苗的綠色素非常濃,讓人看了更是欣喜。這些土豆只需要在掛果的時候起壟即可,這樣既是為了提高產量。也是為了預防太陽將土豆曬成綠色。
土豆是長壽食品,澱粉含量高,有利於改善百姓的體質。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來照看。事半功倍,是典型的好作物。
種完了這兩樣作物之後。接下來,百姓們才將大豆、春小麥也都種了下去。這些作物還是雲中郡的人們種得多些。塞外省的百姓和突厥等民族根本就沒什麼興趣種這些玩意兒,他們在種好了玉米和土豆之後,就開始去放羊、放牛去了,因為產量不高的東西,他們不感興趣。不過有了空間靈泉的澆灌,這些原本產量不高的作物,也能提高一大截,楊崢暗想等以後沒有種這兩樣作物的人看到別人的產量高,估計馬上就會後悔,來年就會跟進了。慢慢來吧,誰讓這些遊牧名族不習慣農耕生活呢。
而靠近雲河及其支流的一些窪地也被陸續開發成了稻田,大米雖然並不很養身體,不過也算吃不敗胃口,再說了這北方地區當兵的南方人也不少,他們還是喜歡吃大米的。這雲河流域如此優越的條件,不種稻子那太浪費地了,糧食多是沒什麼壞處的,到時候大量傾銷到其他國家去,給大唐賺些外快也是非常不錯的。
空間裡的稻種可不少,要種多少都沒問題,別看是雜交水稻,但是經過了空間重組基因,這些雜交水稻能直接做種,空間裡一些氣候好的地區早就在種了,事實證明,都能發芽、成苗,然後茁壯成長。
一塊塊稻田被颳得平平整整,然後均勻的撒上稻種。由於現在是大面積種植,楊崢決定先育苗,然後再採用拋秧法,把每一塊稻田都給栽上秧苗。
根據稻秧的生長情況,稻田將會逐步放水進來,同時定期給稻田施肥,現在牧場上的農家肥太多了,沒有事做的老弱病殘們,便撿撿牛屎馬糞,彙集發酵之後再送進稻田。不過得好好把握,不然肥料過重,稻秧會被燒著的。
秧田的情況令楊崢很滿意,空間雜交水稻沒有幾天便發芽了,這證明這種新式的稻種可以在地球上種植。各項技術被推廣下去之後,楊崢也就不再管了,具體是馬周和單登這兩個熱心人在負責,他們對現在這些新鮮作物感興趣得不得了,也非常希望能做到最好,儘量為大唐增加更多的糧食,畢竟兵荒馬亂的年代,餓死全家的場景他們看得太多了,如今有機會來改變,自然是幹勁十足。楊崢也樂於讓他們倆參與其中,這樣一來自己才有更多的時間悠閒自在。
唯一令楊崢遺憾的是紅薯的種植,由於李世民把所有的紅薯都集中在了關中地區栽培,所以這會兒楊崢手裡只有去年評選“紅薯王”的時候留下的那幾個大紅薯。
這會兒也不管了,先把“紅薯王”們切開來種進自家地裡再說,稀稀拉拉的種了半畝地,連續澆了幾天的空間靈泉之後,楊崢放心了,紅薯發芽冒出了地面,紅薯王雖然個頭大,卻也一樣能做為種糧,看來要不了多久,這些不斷髮出來的紅薯藤就能栽出很寬的紅薯地來。
“我種下了一顆種子,終於發出了嫩芽,等到秋天到,就會有收穫。。。。。。”楊崢悠閒自在的改編起《小蘋果》來。如今已經進入了四月,此時已經是真正的春暖花開了,被空間泉水影響的大草原迎來了萬物復甦,草兒瘋長,樹葉兒發亮,各種作物快樂的成長著。這足以令楊崢好心情爆發,別說唱《小蘋果》,就是跳跳秧歌也是應該的。農民有了土地,土地裡長出了莊稼,農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也才因此得到發展,大唐現在還是以農為本,等農業高度發達,必然會給國家實力帶來巨大的提升,到時候,周邊那些屢屢挑釁大唐的國家就該捱打了!
大漠草原上隨處可見各族人們載歌載舞的歡慶好日子的來臨,現在大家有吃有住,身體也越來越好,民族之間的融洽相處,也給人口的增加提供了有利條件,漢族、突厥族、鐵勒族等等民族相互之間通婚的現象日益增多,家庭也非常的和諧,這讓當政官員們個個臉上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