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真不愧是親母子倆; 別的暫且不提,但就這個行動力而言; 絕對是快到令人為之側目。
撂下電話; 趙紅英就急匆匆的回家取了存摺,叫宋衛國騎車帶她去了縣城。
這二十年來; 宋衛軍每個月都有往家裡寄錢; 雖說前些年才二三十,可最近這幾年; 隨著他的職位節節高升,工資津貼自然也頻頻上漲。趙紅英的花銷不大; 早些年還會拿錢貼補點兒家用; 隨著孩子們的長大; 她的開銷反而愈發少了。尤其是去年夏天,強子和大偉衣錦還鄉後,不單還了喜寶一萬塊錢; 還孝敬了她兩千塊,外加強子還接手了毛頭的上學開銷。
也因此; 趙紅英手頭上很是攢了一大筆錢。
她有兩張存摺,一張全是宋衛軍這些年往家裡寄的錢,到現在為止一共有八千三百七十六塊錢。另一張則是存了強子和大偉給的錢; 除了還給喜寶的一萬塊錢外,她還把倆孫子孝敬她的錢也給存上了,撇開去年在京市置辦房子等等一系列花費,以及給喜寶留了一筆不小的生活費外; 還剩下七千塊。
買房子的錢肯定是夠的,生怕到時候有個啥萬一的,趙紅英還特地多寄了點兒,湊了個一萬塊。
趙紅英本來就是屬於一旦下定決心就絕對不會遲疑的人,只是她這番舉動,卻是嚇壞了郵電局的工作人員,順帶也嚇懵了陪同前往的宋衛國。
別看強子和大偉現在都有錢了,也沒忘孝順爹媽。問題是,老宋家一貫以來收著錢的都是女的,而且有宋衛軍這個表率在先,強子和大偉即便是要孝順長輩,也只會給女性長輩。
更確切的說,就是給奶和媽,沒別人的份兒。
於是,宋衛國直到從縣城裡回來,整個人還是懵的,他倒不至於眼饞弟弟的錢,就是懵了,單純的懵圈了。
然而,趙紅英壓根就沒搭理傻兒子,回頭又給京市打了個電話,說了匯錢的事兒,讓強子和大偉告訴宋衛軍一聲。
強子和大偉如今已經成了傳聲筒,沒法子,誰讓只有他們店裡裝了電話機呢?在外頭的宋家人倒是可以往村委打電話,可老家這邊要是想尋人,這不還得有個傳聲筒。
這倆的膽子倒是大得很,八千塊錢買個四合院非但沒有嚇死他們,反而惹得他倆口水都快要下來了。
皇城根下的古四合院啊,不是平頭百姓胡亂搭出來的自建房啊!旁的不說,單就是地段和房子本身的價值,就遠超這八千塊錢了。
等回頭,他倆碰上宋衛軍後,一面傳達了趙紅英新的“懿旨”,一面直白得表現了豔羨之情。
八千塊錢他倆拿得出來,可古四合院卻不是誰都有資格買的。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有錢人較之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尤其是南方那頭,“萬元戶”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而有錢了會幹啥?在國人的心目中,房子絕對是頭等大事,亦如當年強子和大偉衣錦還鄉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蓋一座新房子。
在這種情況下,房改政策順勢而出,但凡兜裡有錢負擔得起的,哪個不想在城裡有套自己的房子?
買房子不難,有錢就行,可要是買京市中心地段的古四合院,那就不單單是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這個資格了。要知道,很多四合院當初都是被國家沒收的,雖說後來歸還了一些,可絕大部分還是被上頭捏在手裡。哪怕房改政策已經實施,這些頂級房源也不會那麼容易放出來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來,權利要比錢財更重要。
“咋了?你倆也想買?”宋衛軍這兩天也是為了等訊息,所以每天晚上都回小院住,不過喜寶卻沒有回來,在幾個哥哥不間斷的鼓勵下,她重新投入了學習的懷抱,輕易不出校門。
“想買,咋能不想買呢?別看現在買下四合院後,短期內想要變現是不大可能,可只要有耐心,等個十年二十年的,到時候政策一變,別說翻個兩三倍了,十倍八倍都是完全有可能的。哪怕不捨得賣,留作傳家寶多好啊!”
強子一臉的豔羨,大偉也是如此,連聲稱讚宋衛軍有眼光,目光長遠且有魄力。
宋衛軍翻了翻白眼:“那我當初讓你們去當兵,咋就不樂意了?得了得了,現在說啥都晚了,你倆也別光顧著耍寶,我回頭會幫你們留心一下的,還真別說,好些人更喜歡樓房。”
平房還是樓房,這純粹是個人愛好問題,只是古四合院是屬於不可複製的建築,尤其是那種儲存良好沒有怎麼遭受破壞的,更是屬於稀世珍寶一類的。宋衛軍當然知道這個買賣絕不會虧本,甚至他都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