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喜寶一眼,見喜寶正低頭吃得歡呢,她才放下心來,隨口答道:“那也得看啥時候能碰上野豬。”
“也是,那玩意兒可沒那麼好遇到。”老知青笑著瞅了一眼喜寶,他當然是認識老宋家這個寶貝疙瘩的,跟隊上其他孩子不同,喜寶長得白淨可愛,一身嬰兒肥還沒褪去,瞧著哪兒都肉嘟嘟的,又乖巧又愛笑,就是大城市裡這樣的小姑娘也稀罕得很。
鄉下地頭,因為幹慣了農活兒,人們普遍面板黝黑粗糙,哪怕是小孩子好了,那也是打小在田間地裡瘋玩瘋鬧著長大的,一樣好不到哪裡去。不過,這裡頭還真有例外,除了喜寶之外,臭蛋也是個白嫩清秀的漂亮孩子。
臭蛋兩歲半了,家裡這兩年來,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伙食自然也愈發好了。以往,是粗糧配醃菜,現在,基本上隔三差五就能吃到一頓細糧,或是白米飯或是掛麵,逢年過節還能吃上白麵餃子。而且,基本上每天都會炒一個新鮮菜,把全家人都養得胖了一圈。尤其是小孩子,宋家養了三隻母雞,因為毛頭總是能挖來大堆的蚯蚓泥鰍啥的,母雞們各個都特能下蛋,基本上一天一個跑不了,偶爾還能一天下兩個蛋。擱在別人家,興許會賣了換鹽,老宋家從不幹這事兒,每回都是攢下來給家裡人吃,而這裡頭吃的最多的莫過於最小的這三個了。
毛頭自然不用說,現在前頭的哥哥姐姐們都去上學了,幫不了太多的忙,基本上餵雞的活兒就是他在做。作為大功臣,他跟喜寶一樣,都是一天一個蛋。臭蛋也是,不過他吃的是蛋羹,畢竟年歲還小,其他的孩子就吃炒蛋、蒸蛋,營養上去了,長得就愈發結實了,連個頭都往上竄了不少。
擱在第七大隊,倒也不算啥新鮮事兒,誰叫他們年年大豐收,年年都評上先進生產隊呢?別的大隊,條件好的也不過剛剛把欠的任務糧還上,條件不好的,譬如臨近的第八生產隊,直到現在還欠著大半的任務糧,所有的社員包括大隊長都像是早些年逃荒的難民一樣,瞧著就寒磣。
……
紅薯稀飯快好了,已經飄出香味兒了。哪怕那些知青嫌棄每頓重複的飯菜,聞著這個味兒也依舊餓了。
趙紅英也惦記著早點兒幹完,這樣她就可以領著喜寶回家了,家裡這會兒大概也開始做晚飯了,她中午的時候就叮囑過張秀禾了,說她下午會去摘蠶豆,晚上就做蠶豆炒雞蛋,多放幾個雞蛋,好給家裡人都補補身子。
隨著飯菜的香味越飄越遠,等在灶間門口排隊的知青也越來越多了,基本上沒趕上第一波的,這會兒都等著了。還有人埋怨同伴動作太慢,耽擱了吃飯的時間。
瞅著快好了,趙紅英扭頭看了看乖乖坐在小板凳上的喜寶,問她:“餓了吧?咱們馬上就能回家去了。”
“不餓,豆豆吃完了。”喜寶掀開蓋子給奶奶瞧空空的搪瓷缸子。
這邊祖孫倆正說著話呢,就有人等得不耐煩了,一疊聲的催促。剛才那老知青皺了皺眉頭,正想制止,就有個頭上紮了花頭繩的女知青極是不高興的附和著:“這也太慢了,等吃完還不得天黑了?”又瞥了眼胖乎乎的喜寶,愈發的不滿了,“咋上工還能帶孩子?別是拿咱們的口糧給自家孩子吃了。”
趙紅英聽了這話,回頭瞅了那女知青一眼,嗤笑道:“我家孩子能看得上紅薯稀飯?”
剛來的知青還不清楚第七大隊的情況,只知道農村都窮,比著隊上給他們安排的伙食檔次,以為社員們肯定吃得比他們都不如。女知青只撇了撇嘴:“她多吃點,你們家不就可以省下口糧了?”
“喜寶,中午奶奶給你的蛋蛋呢?”多虧了老宋家傻子多,趙紅英脾氣雖然衝,卻不跟傻子一般見識,想著好像一下午都沒看到喜寶拿雞蛋吃,就扭頭問了一句。
喜寶愣了一下,先是低頭看了看空空蕩蕩的搪瓷缸子,又認真的想了想:“蛋蛋……給媽了!媽剝蛋蛋餵我和哥哥。”
中午她給了張秀禾一個白煮蛋,回頭又被喂到了嘴裡,而她口中的哥哥,指的是毛頭,他倆一人一半。
“不是有兩個?”趙紅英看了看她衣服上的小兜兜,伸手摸了摸,裡頭還鼓鼓的,就知道喜寶肯定是忘記了。
“在兜兜裡!”喜寶一掏兜,摸出了一把東西。
一個白煮蛋,兩塊硬水果糖,還有一塊小手帕。
“奶奶給你剝雞蛋吃。”趙紅英怕她手抖給掉地上了,接過來三兩下的剝乾淨,雞蛋殼則順手丟到了灶眼裡,“來,張嘴。”
喜寶搖了搖頭:“奶奶先吃。”看著趙紅英咬了一口,她才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