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只是,等到都做好了,還有時間去過好日子嗎?

人多就是不一樣,李孟手下的人數擴張到兩千多人的時候,靈山衛所這一帶的鹽場資源完全可以用新招收的人來鎮守,原來的老鹽丁都是被派了出去,被戰亂搞得破爛不堪的登州不去說他。

在本地鹽梟鹽販地配合下,萊州和青州兩府的私鹽販運道路都是被鹽丁們看守住,除了靈山地鹽之外,外地的鹽真是一點也進不來。

若說從前的鹽政巡檢,比如說牟閻王,也是設卡查緝,而且兇惡無比,收上來的錢卻不如李孟的十分之一多,原因就是他光顧著自己發財,下手也恨,大地鹽梟不鳥他,中等地鹽販子提防著他,小鹽販恨他入骨。結果搞得自己處處樹敵,自然是萬事不成,大家不鹹不淡的孝敬他幾兩銀子,也就懶得理會了,結果堂堂一個巡檢,發財還要靠著自己販賣私鹽買賣。

那些大小鹽販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或者是在山東本地地鹽場拿鹽,然後回到本地販賣,有時候看著路過的地方鹽價高,直接就是賣給本地,鹽販和鹽販之間彼此爭鬥不休,彼此構陷,還要提防著巡檢司那些土匪的查緝,收入不穩定,利潤也不高,風險也大,都是做的無精打采。

可李孟現在這麼做,按照府縣村鎮劃分割槽片,各地凡是和私鹽有關的鹽商鹽販,地主豪強都是選擇最大的進行合作,李孟給他們理清當地的秩序,給他們提供貨源,保證他們不受官府的查緝。

這些豪強所做的就是買下這些鹽,銷售出去就是了,這收入和利潤穩定下來之後,比起先前要強出去許多,人人得利,自然是人人用心。

李孟已經是在登州和萊州府編織了一張嚴密的私鹽銷售網,在這個網路之中,每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受這個利益的驅使,都是自動自覺的維護和保護這個網路。

當然,選擇當地最大的豪強士紳進行合作,必然要觸動其他人的利益,不過既然已經是找到了最大的,兩家合力,其他人也翻不起天來。

很多原來在當地也算是赫赫有名的角色都這麼銷聲匿跡了,比如說平度州的丘大海,當日貪圖便宜去買魚兒鎮和海倉的鹽,結果在李孟少海樓之會的時候沒有趕上,原本他是平度州最大的鹽梟,結果半年以後他在萊州買不到一粒鹽,在外地買的鹽一粒也到不了平度州,手下也都是煙消雲散,現在人都是不知所蹤,他和靈山衛所那幾個臨陣脫逃的鹽竿子一樣都是反面的教材。實力膨脹的李孟已經是開始朝著兗州府和青州府交界南面,還有濟南府的南面這些區域開始販賣私鹽了。

不過這些地方卻都是兩淮鹽商的傳統地盤,本身距離海州和贛榆就很近,水路和陸路的交通也方便,兩淮鹽商一向是放量的傾銷。

結果李孟的勢力滲透過來的時候,兩淮商人頓時是暴跳如雷,所謂“兩淮鹽,天下鹹”,淮鹽行銷天下,兩淮鹽商也是富甲天下,勢力大的驚人,本來是鹽引分省而設,各地鹽銷售各地,不過山東本地的鹽場都被淮鹽擠壓的沒有任何生存空間,當然兩淮鹽商也不是實實在在的買賣官鹽,而是在官鹽中夾帶私鹽,一引鹽四百斤,結果鹽商卻拉出來四千斤,八千斤的鹽販賣,還是按照官鹽的價錢買賣,利潤自然是極高。

兗州府,東昌府和濟南府是山東最富庶的三府,淮鹽充斥其中,利潤也是極大,怎麼能輕易的放棄。

兩淮鹽商也有自己的鹽丁打手,但是這些人也就是打手而已,談不上什麼訓練,依靠的是好勇鬥狠,跟李孟手下那些有組織有訓練的鹽丁對抗,被打的落花流水,而且在山東境內也不能調動官府的力量,一時間竟然是無計可施。

被李孟佔據市場一天,那就是少賺一天的銀子,海州鹽商自然不願意吃這個虧,可動手現在看起來是打不過了,只能是用些別的手段。

濟寧是山東的漕運樞紐,山東鹽運使衙門也設在濟寧州,海州鹽商們也都是聚集在這邊,威脅李孟不好用之後,又是動手開打,沒有打過,最後這些鹽商們終於是想到巡檢的上司就是山東鹽運使,找他的上司,撤了李孟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這才是最好用的手段。

這些鹽商都是和官府打慣了交道,自然是知道規矩,一起湊了銀子送了上去。。。。。。

正文 第七十五章 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憤怒

更新時間:2008…12…3 10:25:25 本章字數:3284

這些鹽商沒想到的是,銀子送上去了,過了七八天卻給了個訊息,說是經查無實據,巡檢李某乃是清廉奉公的能員,爾等不得亂誣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