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馬,也跟著甘寧逃走。
李典大喝一聲,道:“哪裡走?”
說著,領兵追擊,但是正在此時,卻聽見了城頭上鳴金收兵。
李典無奈,只得率軍回城,在城頭上,李典質問張遼,道:“張將軍,末將方才挫敗了甘寧,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你又何必鳴金收兵呢?”
張遼道:“李將軍,方才已經說了,不可貿然追擊吳軍,你怎麼忘了?若不是我命鳴金收兵,只怕你早已中了敵人的圈套了。”
李典不甘,想到當時甘寧率軍退兵之時,陣勢散亂,哪裡像有埋伏的樣子?
只要再追出一段距離,就能有所斬獲,可是張遼如此多疑,合肥之戰,若只是堅守不出,曹軍哪來的勝算?
李典又想到了甘寧在馬上挑釁的話,難道說,曹軍真的連出城也不敢了嗎……?
另一方面,楊林和龐統二人也在不遠處觀戰。
龐統道:“像這種交戰,想要攻下合肥,只怕不太可能,方才甘將軍已經敗了,但是曹軍卻突然鳴金,像這樣的便宜都不討,真不知道張遼是怎麼想的。”
楊林笑道:“在甘將軍出戰前,在下就囑咐甘將軍,在馬上挑釁敵方將領,今次一見,敵人正如在下所料!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張遼在赤壁之戰中吃了虧,今次,自然不敢大意,若我軍撤退,他便會以為我軍有埋伏,或者是設下了什麼陷阱,如此一來,縱然是吳軍大敗而歸,他也是不敢率軍追擊的。”
龐統看了楊林一眼,此人能將敵方將領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實在是難得。
合肥之戰,是一場耗損曹軍實力的戰爭,因此,龐統也並不著急。
楊林又道:“從一開始,我軍就立於不敗的境地,而曹軍雖然人多,但卻也只有任我軍宰割,龐先生,這只是開始,好戲還在後頭呢。”
龐統也笑了,楊林一肚子壞水,這一次的合肥之戰,他究竟又會有什麼壞主意?
第二十一章相持
劉備率軍入川,可謂順風順水。
原本劉備還在擔心後方的東吳會對自己不利,但是在聽到孫仁已經派兵進攻合肥去了,他也就沒了後顧之憂。
如今劉備派強將進攻西川,可謂勢如破竹!
劉璋闇弱,雖然手底下也有猛將謀士,但卻離心離德,劉備以皇叔自居,所率領的,是仁義之師,因此,劉璋手下的將領,並沒有全力抵擋劉備軍。
只消兩月,劉備就連克白帝、巴東,向西川的腹部進軍,劉璋大驚失色,忙調兵遣將,抵擋劉備。
這兩位“皇室宗親”,最終只能有一人能夠勝利!
而曹操這方,正屯兵於長安,遇進攻西涼馬騰及漢中張魯。
馬騰、張魯恐懼曹操,私下已經結盟,若曹操進軍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必然相救!
雖然曹操厲兵秣馬多時,對於馬騰和張魯,卻始終沒有動兵,其原因,自然是後方的東吳,正舉兵進攻合肥。
因為合肥的戰況未定,致使曹操也不敢貿然出兵馬騰、張魯,他想等到吳軍退兵之後,再從長計議。
但是事與願違,曹操對張遼寄予厚望,以不下於吳軍的兵馬守城,要不了多久,就能夠將吳軍趕回江東去。
可惜的是,張遼謹慎,害怕東吳的火藥,所以一直龜縮在城中防守,而東吳軍隊的舉動就更加的奇怪了,他們浩浩蕩蕩來攻城,但是兩個月的時間裡,卻只象徵性的叫陣了五次,而每一次,吳軍和曹軍只要匆匆交手,就各自退兵了。
每一次,東吳的軍隊似乎都有機可乘,但是由於張遼擔心對方有詐,所以都不敢追擊,這樣一來,雙方竟然在合肥形成了相持。
戰報每每送到曹操處,曹操都皺緊了眉頭,再這麼拖下去,東吳的軍隊一日不退兵,他就沒有辦法騰出手來攻打馬騰和張魯。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吃了東吳的大虧,所以,他對於張遼的謹慎並不怪罪,若是自己領兵,恐怕也會如此的。
曹操命人送去書信,囑咐張遼認真守城,切勿大意。
而曹操,也希望東吳軍隊能夠早日退兵,不過東吳不退兵,他也沒有辦法。
在合肥城中,張遼以及諸將也頗為勞心。
眾將打了一輩子仗,還從未遇見過如此的軍隊,只是在城外駐紮,幾乎就不進攻,每一次的小規模交戰,連點死傷都沒有,這算哪門子的戰爭?
樂進性子急,向張遼道:“張將軍,如此守下去也不是辦法,東吳的軍隊,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