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傀儡,就如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般,楊林藉著孫仁,發號司令,如此一看,他才是東吳的支配者!”
法正哈哈大笑,道:“諸葛先生,你所說的,實在是太過虛無。微臣之前出使東吳,東吳主公設宴席款待我和孫大人,席間也和楊林說過話,事後我覺得楊林以如此年輕就當上長史一職覺得詫異,便趁著逗留柴桑城的時候四處打聽,這一打聽才知道,楊林之前只不過是一名曲阿城的說書先生,是因為說書說得好,才被孫仁招入自己家中,充其量,這傢伙只不過是孫仁身邊的一名男寵罷了,靠裙帶關係上位,實則沒有半點才幹!”
法正對於楊林的評價,卻和諸葛亮的大相徑庭。
法正又道:“我還打聽到,楊林此人,並不喜從政,他在做官之前,和東吳的商人們交往密切,我想這大概就是他在孫仁面前儘量吹捧通商的好處的原因,諸葛先生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則過了,楊林此人,吹出耳邊風倒是可以的。”
法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按他的說法,縱然是楊林鼓吹要東吳和西川通商,而實際上,那也只不過是楊林為了在商貿中撈到一點好處罷了,至於楊林的其它詭計,只怕是沒有的。
群臣之中,就只有諸葛亮一人反對西川與東吳通商,但是這位據理力爭的反對者,他所反對的理由卻是站不住腳的。
無論是劉備還是群臣,都不會因為諸葛亮一人的“感覺”來行事,他們不可能因為諸葛亮感覺到不妥,就對東吳的通商要求加以回絕!
因此商討之後的結果,便是劉備同意了東吳方面通商的要求,並且命人知會孫仁。
第二章成都
建安十七年,十一月。
曹操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終於起兵向西涼的馬騰發起進攻。
這一仗曹操等了許久,原本在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就應當向西涼發難的,可是他卻因為兵敗以及痛失重臣而大病一場,所以,曹操對西涼用兵被推遲了。
而曹操正厲兵秣馬,卻傳來東吳軍隊攻打合肥的訊息,於是曹操又不敢輕舉妄動,靜候合肥之戰的訊息。
在合肥之戰處於焦灼之時,曹操便放棄了攻打西涼馬騰的念頭,轉而增兵合肥,好在東吳軍隊雖然狡猾,戰力也是不弱,但是在曹軍強將的防守下,合肥這座重要的城池終於守了下來。
而後曹操一方和東吳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和約,在和約簽訂後,曹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準備對西北用兵了。
因為在合肥之戰中,曹操一方損耗了一些元氣,所以要對西涼用兵並不容易,曹操又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最終才率兵攻打西涼。
不過馬騰卻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雖然在實力上不如曹軍,但是馬騰所率領的西涼部隊,卻異常的彪悍,再加上有羌族軍隊的支援,使得西涼部隊更加的堅挺!
馬騰的手下,也有不少強將,尤其是其子馬超,更是力大無窮,被譽為能與呂布媲美的將才!
由於沒有了後顧之憂,曹操也是傾盡了全力,盡派遣精兵強將到前線作戰,雙方戰得難分難解……
早在曹操厲兵秣馬之時,馬騰已經派遣使者知會漢中的張魯,說兩家應同氣連枝,共抗曹操。
張魯畏懼曹操的實力,自然和馬騰結盟。
今曹操攻打西涼,張魯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若是馬騰被攻破了,那麼曹操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漢中。
於是張魯也豁出去了,率著本部的兵馬,就從後夾攻曹軍。
曹操萬萬沒有想到,懦弱的張魯竟然敢從後夾攻自己,不過他也早有應對之策,命強將徐晃率軍阻擊張魯,張魯與徐晃軍戰,雖然兵力上佔據優勢。但卻沒有辦法分出勝負,直擊曹軍的後方。
面對兩家的攻擊,曹操不愧為亂世梟雄,竟也應對得從容不迫。
不過要同時與兩家作戰,縱然是曹操,也需要多花些時日來應付,西涼一戰,一時片刻根本就沒有辦法分出勝負。
在西北方向戰火不斷的時候,位於西川的成都。卻是繁榮得很!
自從佔領了西川之後,劉備主動示好張魯,說劉璋是個無能之人,為了黎明百姓。自己才取而代之,至於張魯,卻是一位有才幹的君主,漢中在張魯的管轄下。民眾安居樂業。
劉備向張魯許諾,絕不率軍攻佔漢中,因此張魯非常的放心。在曹操進攻西涼的時候,張魯才敢主動出兵,攻擊曹軍的後翼。
在成都城中,顯得非常的熱鬧。
而熱鬧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