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諸侯來說,養兵需要大量的糧食,所以在日常開支上,諸侯們都比較節儉。
當年曹操為了討好漢壽亭侯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關羽卻依然封金掛印而去,遂被群雄引為笑柄。
孫權接掌江東以來,勵精圖治、克己奉公,於是大宴權臣之事,倒是頗為少見,這一次,若不是仁公主要求,孫權是斷然不會在行宮設宴的。
東吳的臣工,皆受到了邀請,不過以周瑜為首的軍中重臣,以軍務繁忙為由推脫,孫權也並不怪罪。
當晚,行宮之內,燈火通明,東吳重臣歡坐一堂,美酒佳餚不計其數,孫權親自主持,道:“列位臣工,東吳能有今日,都仰仗各位的才幹,孤身為東吳之主,感謝列位的功勞!”
孫權先飲而盡,諸位臣工也乾了杯中酒。
歌舞聲響起,舞女們係數登場,這些舞女是經過仁公主親自挑選,並在嫣兒的督促下練舞,個個身材輕盈,舞姿優美,令人目不暇接。
孫權問坐於自己身旁的仁公主,道:“仁,這支舞編排得甚妙,不知是何人所為?”
仁公主笑道:“兄長,是我玩樂之間想出來的舞步,登不上什麼檯面的,只是聊以自樂罷了。”
仁公主雖如此說,但是這支舞卻不是她自己編的,真正的編排者是楊林,因為今晚事關重大,仁公主不由得又朝著楊林所坐的方向看去,若是不見到他,仁公主只怕心神不寧。
楊林的官職,雖在東吳只算得上末梢,但孫權卻破格邀他來參加今日的宴會,楊林坐於末席,與仁公主相距甚遠,兩人只能眼神交流。
東吳的其他大臣們,自然不屑於和楊林這樣的小官攀談,只有諸葛瑾端起酒杯來到了楊林的身前,道:“楊先生,瑾敬你一杯!”
楊林趕快站起身來,與諸葛瑾對飲,兩人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諸葛瑾又道:“楊先生雖只為門下書佐,但承蒙主公邀請,參與此次宴席,可見主公對楊先生厚愛有加,只要楊先生盡職盡責,多為主公出謀,相信楊先生日後的成就,必在瑾之上。”
楊林笑道:“諸葛先生嚴重了,不才只是一名說書先生,為主公說說故事解解悶還行,至於為主公出謀劃策,只怕還需像諸葛先生這樣的骨鯁之臣!”
兩人寒暄了一陣,諸葛瑾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楊林也規矩坐好。
眾臣飲酒作樂,三巡之後,眾臣酒意上頭,便開始暢所欲言。
張昭端起酒杯,向仁公主說道:“公主殿下,老臣敬你一杯,你即將遠嫁曹操,這是為了江東百姓,江東百姓,定然不會忘記公主殿下的恩情!”
雖然孫權並沒有言明,但是眾臣都知道,這場宴會是為了歡送仁公主而設的,如此說來,仁公主嫁於曹操一事,依然是板上釘釘了。
以張昭為首的諸多老臣,也總算放下心來,這下,江東就能過幾天舒坦日子了,不必再擔心曹操的軍隊隨時會攻過來。
仁公主也不含糊,既然張昭敬酒,她自然也樂於奉陪,道:“長史大人不必多禮,我是女流之輩,不懂治理國家,對東吳無甚作用,這次,能使東吳免於戰禍,也算是綿薄之力,我既離去,還望長史大人用心輔佐兄長,保我東吳國運昌隆!”
在和張昭說客套話的時候,仁公主只覺得反胃,虛偽和恭維,向來是仁公主最討厭的,但是偏偏今時今日,自己卻在說著虛偽的話。
仁公主偽裝得很好,她在和東吳重臣們對話之時,總是不自覺的看向了楊林的方向,因為只有楊林在場,才能使仁公主靜下心來。
以張昭為首的若干重臣,一個個的來敬仁公主酒,仁公主每次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眾臣直誇公主海量。
仁公主酒色上頭,面色紅潤,說話也開始不再顧忌他人。
只見仁公主緩緩起身,來到孫權面前,說道:“兄長大人,仁自小喜好弓馬騎射,怠慢了針織女紅,今次嫁於曹操,只怕丟江東孫氏之臉,於是我近日閉關不出,學習琴棋書畫,雖只有幾日,但也頗有成效。”
“此話當真?”
孫權喜出望外,因為自己這位妹妹從小喜好舞刀弄槍,不善女工,在嫁於曹操之後,只怕曹操不喜歡,孫曹之間的聯盟不能鞏固。
這下可好,既然仁公主說自己學習琴棋書畫已頗具成效,那麼孫權自然也放心不少。
仁公主又道:“兄長若是不信,仁現在就為兄長撫琴一曲如何?”
仁公主說到做到,命婢女將琴抬了上來,隨後仁便坐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