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臣都是張昭找來的,他們都贊同將仁公主嫁與曹操,一來可以保全江東的民眾,二來可以保全自己的官位。
張昭等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得孫權不勝其煩。
孫權武將出身,性格剛毅,若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和曹操對陣,他還真不怯場,但是正如那句老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曹操若真讓人煽動民意,那麼孫權自認為一點辦法也沒有。
身為江東之主,孫權的確要顧及江東百姓的安危,但孫仁對自己的妹妹感情頗深,不能輕易割捨。
張昭見孫權不言,又道:“主公,國是舟,民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主公身為江東之主,當以百姓身家性命為重,個人親情為輕,此是危機關頭,切不可意氣用事,稍有不慎,我江東將會萬劫不復!”
張昭所言頗重,孫權雖惱他,卻不會責怪於他。
隨後幾位老臣又開始你言我語,孫權用手按住太陽穴,閉目傾聽。
當幾位老臣將一切的利害關係都說清楚了之後,孫權才道:“汝等先行下去,與曹操聯姻與否,容孤再考慮一下。”
幾位老臣只好退下,難掩心中失落之情,但唯有張昭神情舒緩,眾人詢問,張昭道:“爾等難道聽不出來,主公的態度已然改變了,以前是不容商榷,現在已經有了改觀,老臣心中所盼的太平盛世,已然不遠了!”
第十章精算
作為使者,郭嘉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義務。
雖說第一次面見孫權,雙方不歡而散,不過郭嘉並沒有放棄,仍然每日求見孫權的面,但是孫權卻避而不見!
對方態度明顯,隨從勸郭嘉返程,之後的事讓曹丞相來定奪,但是郭嘉不肯,依然執意留在柴桑城。
因為郭嘉堅信,自己此行一定會成功的,而他堅信的理由,正是那封送到曹操手上的、只歪歪扭扭的寫著九個字的信函。
郭嘉相信,那位寫信之人正是在柴桑城內,而這個人也會為他提供幫助。
無法面見孫權,郭嘉便每日拜訪張昭等老臣,這些老臣都是贊同孫曹聯姻的,張昭坦言讓郭嘉放心,因為吳侯有些猶豫不決,只要耐心等待,他一定會同意孫曹聯姻的。
在不見任何人之時,郭嘉便上街查探民情,發現吳地的民情已然有人操縱,總是倒向贊同孫曹聯姻的方向,雖說如此的民情是自己喜聞樂見的,但是卻令郭嘉產生了擔憂。
究竟是什麼人、以什麼樣的手段去操縱民情的,像這樣的人,如果是敵人,那麼將會是非常可怕的對手!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孔武有力的將軍雖然不知道民心的重要,但是郭嘉這樣的謀臣卻深知道此中的道理,一人縱有百萬雄師,失了民心,那他也佔不了一城一地,換句話說,能控制民情之人,便是擁有帝王之才之人,這樣的人身處東吳,實在令人不安。
一日,郭嘉回到驛館的房間,卻見桌上放著一張請帖。
郭嘉是曹操身邊的紅人,東吳仕官多有巴結他,在柴桑盤桓數日,每日都有官員邀請他去作客,不過郭嘉都一一回絕了,但這一張請帖卻不大一樣,因為請貼上寫著的字正是郭嘉所熟悉的,與那封送到曹丞相手中的信上的字一模一樣!
郭嘉此次來江東,很想要見見這位寫信之人,因此便匆忙趕至請貼上所寫的地方,請貼上讓郭嘉一人前來,因為郭嘉沒有帶上隨從。
這是一間十分簡陋的酒肆,位於柴桑城的角落,和摘星樓之類的大酒樓比起來,這間酒肆顯得十分寒磣,不過正是因為如此,這件酒肆十分安靜。
邀請者顯然是做了準備,已讓其他的客人離開了,門口站著一名魁梧的漢子,郭嘉並不認識他。
漢子一見是郭嘉本人,並且郭嘉也沒有帶上隨從,便讓他入內,郭嘉進到酒肆裡,見一人正伏在桌上寫字。
此人寫的正是由秦相李斯發明的小篆,字型工整,剛勁有力,郭嘉不由得叫了一聲“好!”
那人回過頭來,卻是一張稚嫩的臉,郭嘉沒有想到此人如此年輕。
那人道:“在下楊林,字天平,見過郭奉孝先生。”
言罷,楊林便將手中寫好的字拿給郭嘉賞析,只見宣紙上寫著——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郭嘉讚歎道:“好詩!詩好!字也好!”
對於楊林所寫的詩、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