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契丹反叛,誰是誰非,還真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當初,*厥的可汗,被唐朝封為松漠都督府都督的窟哥對於唐朝的兵威十分的畏懼,加上他當初本就是被太宗李世民一手扶上這都督之位的,他本身就是唐朝在契丹的勢力話事人。所以,終窟哥的一生,他對大唐朝廷又敬又畏,絕不敢有絲毫的違逆。
可到了窟哥的孫子李盡忠這一代,事情就有些不一樣了。首先是李盡忠本人對於武周並沒有什麼感恩之心,加上週邊的漢官還是以當初對待窟哥的態度來對待李盡忠,自然更加令他不悅。而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契丹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發展壯大,戰鬥力到了巔峰。而反觀武周這邊,當初隨著太宗李世民東征西討的老兵或老或死,代之而起的兵將素質都遠遠不如當初,戰鬥力大打折扣。此消彼長之下,契丹人也漸漸覺得繼續受制於南朝,已經是對他們作為草原之鷹的羞辱。
當然,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自從武周代替李唐成為南朝的正統之後,契丹人反叛在道義上的障礙也就自然消除了。他們當初是被李家的皇帝扶上去的,如今的武則天竊取了李家的江山,也算是李家的仇人了,他們反周也就是幫助昔日的恩人討回公道。
雖說北方的遊牧民族素來不講究這些道義上的東西,但名正言順之下,行事自然是更加肆無忌憚。
也就是因為有了這些原因,契丹人反叛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連戰連捷,若不是後來武則天臨時派了貶謫出去的狄仁傑來坐鎮幽州,說不定北方重鎮幽州都已經被契丹人拿下了。
按理說,契丹總共就那麼幾十萬人口,能戰之士也就是十萬左右,對於武周這個龐然大物而言,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可是,他們就是能將武周的北方攪得一片混亂,片刻也難以安寧。這無疑是很讓武周朝廷掃面子的事情。所以,在武周朝廷中,不論是哪一派,在對待契丹的問題上,都是堅定的主戰派,唯一的分歧就在於派誰去戰,怎麼戰還有後勤保障等問題。
楊再思的話音剛落,就引來了一陣竊竊私語之聲。在這一刻,不論是武將還是文臣,都顯示出了滅此朝食的決心,紛紛表示一定要狠狠地戰上一場,尤其是西班武將之中,群情激奮,每個人的臉上都寫似乎寫著對契丹人的不共戴天之仇。
一時間,偌大的一個永珍神宮正殿都有些亂了。
而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之下,西班的武將之中,有一名坐在前列的大將卻是低垂著頭,一言不發,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若是你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他的雙目直視著前方,竟是一動也不動,就好像定住了一般。
這位大將大約六十歲上下的年紀,眉宇已略見斑駁,不過天生一副金剛怒目的樣子,看起來還真是頗有幾分霸氣。
武則天倒是比一般人冷靜一些,伸出雙手虛壓一把,眾人立即靜了下來。女皇在朝堂中的絕對威嚴,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挑戰或者是敢於挑戰的。
“楊愛卿,北方的邊患不可不除,朕也是知道的,未知你心裡可有適合的人選?”
“啊!”楊再思微微一怔。他以一個文官的身份執掌兵部,外來的和尚實在是不好唸經,兵部的同僚們都不大理會他,而朝廷裡的武將更是對他不屑一顧。因而,他這個光桿夏官尚書其實根本沒有什麼親信,更不和任何一個大將交好,武則天驀然讓他推舉人選,他頓時犯難了。
這種大戰,沒有權威的將領派上去不會有用,而有權威的將領誰又願意去和不要命的契丹蠻子拼命。要知道,契丹蠻子自從起兵起來,打了這麼多仗,每戰必勝,已經讓武周的大將們漸漸失去了剿滅他們的信心。這些大將本身的權威都在他楊再思之上,推舉他們,就是把他們往火坑裡推,人家豈能饒你!
“還請陛下定奪!”楊再思只能硬著頭皮說道。此言一出,他感覺有一道銳利的目光直射進他的面板,深入骨髓,讓他渾身難受。他立即知道,自己這個夏官尚書的職位已經做到頭了。
當今天子武則天生性好變,她對於自己的百官總是懷著一種不放心的態度,時刻準備著將他們替換掉。這種不放心,體現在行動上,就是無休止地升官、貶官、調遷。一旦某個官員哪天做了件什麼令她不滿意的話,或者甚至只是說錯了一句話,很可能就面臨著走人的命運。所以,如今這朝廷裡的百官也同樣的充滿了不安全感。這大概也就是會出現婁師德、蘇味道這種人物的原因吧!
“諸位愛卿可有適當的人選推薦?”
朝堂裡一片寂靜。
看著這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