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百五十人為作戰單位迅速將本已所剩不多的大唐騎兵分割包圍,戰事已近尾聲!
留下大部打掃戰場,蘇定方率四萬將士迅速殺返潼關!
潼關此時雖有三萬守軍,可是主將已失,倉促間無人能擔當起提調兵馬之責,城頭防守破綻百出,終在次日為冀州軍攀上城樓,大開城門!
潼關失守。
第二十二章 揚威海外(11)
就在蘇定方率軍躍馬潼關的時候,李世民發出的加急文書已經借道南詔,再經驃國送到了天竺戒日王手上。十名大唐信使一路歷經險山惡水,最終到得天竺時只剩下了三人。不過,此路雖然兇險,但去到天竺曲女城卻是比走絲綢之路要近的多。大唐以失去七名信使的代價,換來的就是一個月的寶貴時間!
戒日王從唐王文書中得知大唐已與冀州開戰,當下便急報大食國君穆罕默德,與其定下了十天後聯軍進攻馬來半島的計劃。
※※※※※※※※※※※※※
按照趙王李元霸的想法,馬來半島之戰不可避免。但是,此仗要打,卻一定要極力減少成本,尤其是生命成本……冀州遠洋軍海外萬里遠離本土,不論是兵員、還是物資補給都很困難,因此在作戰時必須要儘量降低成本。
所以,與別人在戰爭之前分攤戰爭經費、在戰爭中分擔生命成本也就成了此戰的必須。對此,李元霸心中有一個非常合適的合作伙伴————東羅馬帝國,其時大食人也會將之稱做拜占庭。
東羅馬帝國與大食國矛盾頗深。大食國在未立國之前,生活在其疆域上的帕提亞人就利用地理和武力優勢,截斷了中土大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商務聯絡,並利用其中間商的身份在其中獲取暴利。對此,羅馬人十分不滿,甚至為此與帕提亞人進行過幾次小型戰役。現在帕提亞政權已不復存在,但在其故地新興的大食國要爭奪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