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隋唐亂 作者:不言敗

四萬餘人,其中,風旅將士有一千二百七十九人;東突厥陣亡將士共九千餘人,其中至少六千人為風旅鐵騎擊殺!

第十八章 大戰消弭

遠在長安的李淵得到東突厥退兵的戰報後並無喜悅之情。似勝實敗啊!唐軍以四萬將士的陣亡卻只換得東突厥退兵,這對兵乏將少的唐軍來說實是一場大敗!

再從李靖傳來的密報中得知此戰的詳細情況後,李淵更是氣得手足發麻,渾身顫抖。“好個孽障!枉我將領兵重任寄在你肩上,還指望你能繼承我大業沒想到你卻是個心胸狹隘、剛愎自用的廢物,朽木啊朽木!”李淵臉色蒼白,無力地靠坐在椅上。

自從走上反隋之路,李淵就已考慮到了將來的傳嗣。

李建成有著身為長子的天然優勢,而且人也聰明,說起行軍打仗、治民理國來頭頭是道,很是讓李淵心喜;老二李世民從小聰慧踏實、待人誠懇,自有大將風範,並且手下頗有一些能人猛將,只可惜他心機過深不太合李淵心意;而四子李元霸從小師從李淵老友紫陽真人,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只是對人以心相交,為人也太過霸道,做事不留餘地,不是為君之才。李淵思來想去,還是隻有長子李建成最為合適。因此舉凡遇到大事,李淵就會盡量讓李建成參與甚至許他親為。此次領軍救援朔方,也是李淵有意讓李建成歷練,只沒想到,李建成初次主持大型戰役,就暴露了自身的諸多致命缺點今次如無李元霸率部拼死相搏,只怕朔方唐軍要落個全軍覆沒!細想來直讓李淵傷心氣急。

“唉!看來我應另做打算,只盼世民吾兒能人如其名世民世民,濟世安民啊!”

扼守潼關的李世民萬萬想不到,父親李淵大業未成反而先有了易儲的念頭。此時他正在和柴紹商議怎樣阻截那一十八路識破楊廣詭計,殺出揚州的反王。

十八路反王奉詔齊聚揚州演武奪魁,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搏殺,死傷將士無數。最終北平王羅藝之子羅成槍挑四十二將,一舉奪得魁首。可就在羅成要去取那傳國玉璽之時,眾反王卻在無意間發現校場內埋有大量火藥就待引爆。眾反王立時明白了楊廣的企圖,於是齊齊殺出揚州,直往關中逃來。只是這中間可苦了李元霸那結義兄長————白御王的大元帥雄闊海!為救眾反王出城,他孤身托起了城門口的千斤閘,在眾人脫困之後,他卻因力乏被隋軍輕易擒獲!

十八路反王在演武奪魁之時損兵折將,而其大多又是草莽之輩,幾十萬兵馬沒有統一的指揮猶如一盤散沙,因此在五萬隋軍的追擊下反王大軍根本組織不起有力的反擊,只會一路倉皇逃竄。

面對倉惶而來的幾十萬反軍,李世民認為十八路反王雖然在人馬數量上佔了優勢,可他們並無統一的號令,一旦大戰起來,這十八路人馬還不如一支幾萬人的精練部隊。李世民提議伏兵紫金山,打他個措手不及,力爭一舉擊潰十八路反王。柴紹對此表示認同,兩人在一番商議之後,決定一邊飛騎向長安求援,一邊調集尚留駐在河東郡的八萬唐軍準備設伏潼關城外紫金山。

李淵接到潼關急報,覺得兒子和女婿的想法甚好。此時東突厥剛剛退兵,短時期內不會復返,而西突厥又與唐軍修好,唐軍此時暫無後顧無憂。正應該趁此機會一舉剷除十八路反王,同時把恭帝推出壓制楊廣,中原自可盡歸關中。到時候隨便尋個藉口滅了江都政權,還怕大好河山不隨李姓?竊國的慾望使得李淵顧不上體諒李元霸大戰後身心的疲憊,一道軍令把李元霸招回長安,著他領兵三萬急赴潼關相助李世民。

就在唐軍緊急部署,準備滅反王而得天下之際,天下形勢卻又起了變化。

眾反王殺出揚州之後,宇文述聞得自己所獻計策失敗,一心害怕楊廣怪罪,整天提心吊膽。他本已是年老體弱,重病在身,怎經得起如此驚恐。沒幾天工夫,這個大隋第一奸臣終於在恐懼中死去。而其子宇文化及見大隋氣數已盡,與弟弟宇文智及、宇文士及發動兵變,率兵進入江都宮,縊死了煬帝楊廣,殺盡皇家宗室,意欲自立為帝。而本已逃出甚遠的眾反王得了江都大亂的訊息,全都停下了逃跑的勢頭,眾人合計一番,竟又舉兵殺返揚州,要奪取傳國玉璽,分了大隋天下!

楊廣一死,大隋實質上的君王已經沒有了,本來就分崩離析的中原大地陷入了更大的混亂和分裂之中。天下百姓和各方勢力開始憧憬和覓尋著一統天下的真龍天子這越來越激烈的動亂或許就是黎明到來前的黑暗吧!

李元霸已可看清楚潼關城樓上唐軍的紅白雙色大旗,而城上守兵早就通報了李世民,此時李世民和柴紹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