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遠侯張印帶兵最多,而且在皇帝的聖旨中指明由他指揮塞外軍隊,可張印指揮不動,他的口吃、他的職位都是硬傷,南軍向來狂傲,不願服從他的命令,一心想要入關與匈奴人決戰,邊塞軍隊來源複雜,多達二十路,更是各有想法。
張印只能向朝廷求助,希望能忙派來一位大將。
朝中已經沒有品級夠高的大將,只能派出禮部尚書和一位將軍同行,繞路前往馬邑城,可是這兩人也沒想好該怎麼做。
京城的楊奉和申明志,也不知該如何調動塞外的這支楚軍。
這時的鄧粹正在路上策馬狂奔,夜裡休息的時候,還要聽懷中美人的傾訴——他一句也聽不懂,但是總能立刻猜出對方的情緒,給予相應的安撫,令美人欣慰不已。
晉城百里之外還有一支楚軍。
馮世禮率領的一萬五千名北軍駐紮在一處寨子裡,他曾向使者表示絕不後退半步,但是在堅守數日之後,他還是趁匈奴圍殲一支援軍時,率兵後撤數十里,入住一座更堅固的關隘。
後方援軍不停趕來,但是數量從未超過三萬,馮世禮仍然不敢進攻。
蔡興海和晁化指軍的宿衛軍是最早趕來的一支援軍,他們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匈奴人入關的訊息還沒有傳來,是皇后向楊奉建議,京城局勢漸穩,多給皇帝派一些可信之人。
蔡興海和晁化早就急切地想要發起進攻,可麾下士兵只有兩千,數量太少,馮世禮根本不聽兩人的請求,每次都是同樣的回答:“如果不能一舉擊潰匈奴人,貿然進攻,只會害死陛下。”
這話說得沒錯,蔡興海與晁化卻不能幹等,他們與卓如鶴的想法不謀而合:雖說前方就是陷阱,可是總得有人主動跳進去,以向天下人證明,皇帝仍然得到支援,如此一來,匈奴人才會覺得皇帝有價值,堅持圍而不攻的策略。
這兩人完全不瞭解匈奴人內部的矛盾,更不知道匈奴右賢王急需一個藉口攻打晉城。
就這樣,蔡興海與晁化說服三千多名將士跟隨他們出戰,做好了必亡的準備,怎麼也沒料到,居然能夠一路殺到晉城之下。
匈奴人料到了,右賢王終於能夠以圍殲為名,進攻小小的晉城,至於大單于的整體戰略,他聽不懂,也不在乎。
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不能退
韓孺子別無選擇,最早忠於他的一支軍隊已經到了城下,專為救皇帝而來,他不能見死不救,而且匈奴右賢王無論如何都會找藉口攻城,晉城還不如迎入援軍共同防守。
如果還有機會防守的話。
樊撞山與援軍匯合,也陷入匈奴人的包圍之中。
為了防止楚軍且戰且退,匈奴人改變了一貫的騎射打法,依仗人多勢眾,從四面八方衝進楚軍隊中,展開混戰,尤其是扶餘國士兵,專攻城門附近,寧死不退。
楚軍已經沒辦法關閉城門,到處都是士兵,後面的人退一步,前方能退兩步,再退的話,就會將敵人引進來。
這種時候,再多的計策也沒有用,只能硬扛,欲退先進,非得打到匈奴人攻勢稍弱,楚軍才有機會退回城內。
韓孺子在城頭親自擂鼓督戰,全體將士不分出身貴賤,全都在城門內列隊,源源不斷地向外衝,那些原本只是負責搬運土石的臨時士兵,也都領取兵器,不管會不會用,更不在乎隊型,也都加入戰鬥。
文官在城上執旗,儀衛士兵則下城待戰。
就連東海王和崔騰也來到街上,與儀衛士兵站在一起,手持長槍,跟著隊伍一點點往前挪進,離城門、匈奴人越來越近,城頭鼓聲振耳,城外殺聲震天,街上密密麻麻計程車兵幾乎沒人說話,只有監督的將官不停地大聲叫喊。
“往前走!往前走!城池一破,所有人都會被匈奴人殺死!保護陛下!保護晉城!保護你們自己!”
東海王剛從右賢王那裡僥倖逃回來,對匈奴人怕得要死,小聲道:“他說得倒輕鬆……”
崔騰卻很興奮,他是主動請戰的——在他之後,東海王不得不表個態,結果皇帝立刻同意了——早已急不可耐,恨不得一步跨到城外去,“所有人都得參戰,等咱們出去,這些將軍也會跟上。”
東海王發出一聲古怪的嗯,他總覺得以自己的身份不應該參戰,可這種話說不出口,尤其是面對崔騰的時候,“崔家可就剩你一個兒子了。”
“不怕,大哥有個兒子,我死而無憾。”
東海王驚訝無比地看著崔騰,原為以他主動請戰只是為了討好皇帝,沒想到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