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煥章慷慨陳辭,東海王垂頭,像是在偷笑。韓孺子聽得似懂非懂,心裡更糊塗了,“太祖就是靠仁義打敗莊王和陳王的?”
羅煥章目光變得嚴厲,再加上那道小刀似的鼻子,沒一會就讓皇帝垂下頭,反思自己說錯了什麼話。
“陛下肯定聽過一些閒話吧,說什麼太祖心狠手辣,靠背信棄義奪得天下?”
韓孺子不願出賣楊奉,含糊地嗯了一聲。
“可曾有人對陛下說過這些事情:前朝擁兵百萬,耳目遍及閭巷,及至官逼民反,群雄並起,區區兩年間,末帝焚宮自殺,身殞而國滅,為天下笑;東齊地方千里,連城數百,陳氏十代為侯,可謂根深本固,待到楚、趙並攻,數月間齊國淪陷,隨齊王殉難者八百六十餘人;北趙地勢險要,莊王之強天下無雙,猛將上千,精兵三十萬,人人以一敵十,蹂躪諸侯、踐踏江山近五載,一朝戰敗,銳氣消亡過半,再敗,心中恍惚不知所出,三敗,莊王刎頸自殺,宗屬降楚,精兵猛將盡為太祖所用。”
“聽說過一點。”韓孺子輕聲道,有點明白東海王為何在羅煥章面前那麼老實了,這位大儒可不簡單,開口就像萬箭齊發,聽者根本來不及招架,沒等明白他說了什麼,就已束手投降。
羅煥章放緩語氣,伸出右手,慢慢握拳,“陛下請看,曲手為拳,握東西是不是更牢?”
“當然。”
“陛下再看,拳已成實,還能握住什麼?”
“什麼也握不住,實拳就是……實拳。”韓孺子開始明白羅煥章的意圖了。
“機謀權詐、好勇鬥狠即是握拳。”羅煥章一拳擊出,他不是武師,這一拳沒啥氣勢,“拳頭能打人,卻不能附人。太祖會用拳頭,莊王、陳王也會用拳,握得還更緊一些。可莊、陳二王一朝兵敗即如山倒,太祖雖屢戰屢敗卻總能東山再起,是因為太祖懂得松拳之道。百姓苦於苛法已久,太祖行仁義恰如久旱甘露,因此而得民心。”
“民心幫助太祖打敗了敵人?”韓孺子問。
羅煥章搖頭,“民心思安,不願打仗,太祖要靠自己的本事擊敗強敵,可太祖兵敗時,後方民心不亂,太祖所至之處,城門立開,糧草立至,往往能在旬月間再成一軍。陳王號稱能養士附眾,自殺殉難者眾多,可是沒有百姓願意恢復齊國。滅齊之戰,楚攻其南,趙攻其北,莊王兵鋒未至,百姓扶老攜幼,奔南歸楚,皆因太祖能行仁義之道。”
韓孺子喃喃道:“太祖善逃,是因為有處可逃,行仁義不是為了爭一時之勝,而是為以後鋪路,有些人不能幫你打仗,卻能在危險之際救你一命……”
羅煥章皺起眉頭,“到底是誰教陛下這些東西的?對太祖怎可如此不敬?”
“羅師見諒,朕從小失教,難得聽到聖賢之言,所以有時候會亂說話。”韓孺子急忙管住自己的嘴。
羅煥章沒再多問,東海王卻盯著皇帝多看了幾眼,顯然不太相信他的話。
這堂課比平時累多了,韓孺子根本沒機會沉思默想,羅煥章就像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馴獸師,輕鬆就能控制猛獸的一舉一動。
羅煥章告退之後,東海王對皇帝說:“苦日子才剛開始,好好享受吧。”
韓孺子倒不覺得苦,反而獲益良多,可是心中生出的疑惑也更多,這些疑惑只能去問楊奉。
下午的武學比較平淡,孟徹說得多動得少,有些敷衍,侍從們也不在意,捉對比拼,玩得很開心。沒人敢跟皇帝動手,韓孺子就自己活動腿腳,幾次看向角落裡的孟娥,想跟她說句話,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這天夜裡楊奉沒來,他總是忙忙碌碌的,名義上服侍皇帝,其實大多數時候都不在場,不知到哪裡為皇帝“開闢道路”去了。
接連幾晚失眠,韓孺子終於堅持不住,很快沉沉睡去,睡得正深,被一陣搖晃給推醒了。
眼前一片黑暗,韓孺子隱約看到床頭有人,像是服侍自己的宮女,“啊?什麼事?”
“你想學真正的武功嗎?”
韓孺子一下子清醒,騰地坐起來。
楊奉提醒過他,第一個主動接觸皇帝的人必定別有用心,韓孺子怎麼也想不到,這個人會是孟娥。
第二十一章 兵敗
當楊奉說有人將主動接觸皇帝時,韓孺子想到的是那些勳貴侍從,或者某位講經師傅,從來沒想到會是宮裡的某人,更沒料到來者竟然是孟娥。
韓孺子不由得懷疑自己聽錯了,傾身靠近一些,低聲問:“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