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件好事要跟你說,你在對法國人的戰事上的功勳,我前些時候又遞交摺子給朝廷了,三日前,蘭孫大人來電報了,這回朝廷肯定要給封賞了”
丁日昌聽老張說起這個,也是一臉黑線,這張幼樵,還真是嘴快,為秦鎧表功的也不是他一個,他可也是出力的,沒想到張佩綸就給攬了去不過還不能表示不滿,否則那可就有失風度了
這對於秦鎧確實是一個好訊息,不過卻帶來了另外一個隱患,若是升官了,但是把他調到那個旮旯去了,那可就麻煩了,和兩位大佬又扯了一通,然後告辭回了馬尾琢磨起這個問題來
第二日,刊發的《福建報》大幅報道了這次自貢海戰的經過,還附帶了最的戰果兩次的截擊戰,而這些訊息,很快就在京城裡引發了一番論戰
清流一黨的寶廷、陳寶琛等一批學士、侍郎立刻為秦鎧的萬里奔襲搖旗吶喊,但是清流的大佬李鴻藻、翁同等卻並沒有高調評論,倒是湖北巡撫張之洞也為這次完美的軍事行動上奏朝廷,懇請朝廷表彰有功將士
而軍機處的大佬們則在秘密議事,不為別的,只因為秦鎧這戰功太大、太輝煌,而越南戰場上至今所有的功勳都與這位秦烈風有著直接關係,而最近的這兩次功勞,實在是太……太過頭了,不光清流們為大清出瞭如此知兵的人物大聲叫好,就連那些讀聖賢書的舉子都到處為秦鎧搖旗吶喊,要求朝廷對法國採取強硬態度
恭親王奕一張苦瓜臉繃著,邊喝著茶水邊說道:“各位,現在這封賞的摺子蓋了天啦,而且英國人那麼一宣,就連老佛爺那邊都知道了,昨個找我進宮,就為了這事”
“王爺,不就是賞個爵嘛沒那麼些麻煩”說話的是兵部尚書景廉,這可是個標準牆頭草,不過好處也很明顯,朝堂上各派訊息他可都知道些
恭親王看了眼景廉的黑臉皮,這廝一副山崩於前不動色的模樣,“景尚書,李中堂那邊可有什麼說法?”~~~~!~!
' '
第146章 英屬北婆羅洲公司
。 第146章英屬北婆羅洲公司
“王爺,中堂大人也說要上表為秦鎧請功,不過摺子到現在還沒看到,不過我聽說了,法國公使脫利古可跟燒了屁股似的去見中堂大人了”
恭親王哦了一聲,緊繃的臉有了些鬆動,微微一笑,這打仗歸打仗,但是最後算賬點銀子,還得大家坐下來慢慢聊的嘛,看來李中堂那邊有戲啊,估摸著是要等有了眉目,一併奏報朝廷否則,這淮軍的面子放哪裡了嘛
他喝了口水潤潤喉嚨,“昨個進宮見了太后,此番封賞肯定是要封賞的,只是太后還說了兩句話,讓我進退兩難……”
李鴻藻這邊對於秦鎧的事情倒心,這秦烈風最近看起來跟張佩綸走的很近,這可是好事,現在清流的勢力日大,張之洞、張佩綸兩位干將外放後政績出眾,自己在朝堂上的嗓門那可都要壯幾分,想到這裡,他開口問道:“太后說什麼啦?王爺,”
“國之棟樑,才當賞罰分明”恭親王奕張口說道,說罷微微一笑,“諸公,你們如何看待太后之語”
這些人可都是明白人,“賞罰分明”這很簡單,不簡單的是,把這“國之棟樑”放前面,這現在的國是誰的國?太后的國、大清的國,誰提出來賞的,日後有了事情,那可就禍了大清的國,禍了太后的國
李鴻藻聽了也是一愣,這太后打的什麼主意啊,上回提議桂軍主將,太后選了60歲的老頭徐延旭,這回這功勞已經到了不得不賞的地步,還在考慮這些不靠譜的事情,不過這事其實也好辦,他琢磨了一下
“王爺,昨日閩浙總督張佩綸、福建巡撫丁日昌的摺子可是到了,他們都奏請了封賞,而湖北巡撫張之洞、南洋大臣、兩廣總督劉坤一可都上了摺子這事,我看就讓丁日昌起個頭,這秦鎧不是他的手下嘛”
恭親王奕點點頭,對於李鴻藻這套置身事外打太極的推手,他倆倒是知音,這丁日昌也是個多面派,誰都不得罪,誰還都賣他賬,不簡單的人物啊,這事該著他出頭,看看其他幾位軍機大臣,都是一個意思
一旁的工部尚書翁同提筆記下,待會兒可就按這個調子給太后呈報了,記好後,他抬頭看了看吏部尚書李鴻藻,“蘭孫,現在這巡撫的位置,那省還有缺?”
李鴻藻抬頭看了看翁同,“這秦凱已經是從二品的布政使了,再給個從二品的巡撫,似乎賞的低了些……”
兵部尚書景廉介面道:“李尚書,這朝廷的封賞,坐臣子那還能挑三揀四的,不過這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