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挽天下人心之法!只要大興儒學,用廉臣能吏以施清明之政,莫再讓宦官、外戚此等小人當道,亂世自當能早日結束。”
' '
第五十八章 三問(下)
聽了鄭玄的話,曹植摸了摸鼻子,暗道:“果然是一個只懂研究學問,思想單純的老頭。”
果然,不止曹植對鄭玄的答案不滿,就連曹操、荀攸幾人也皺起了眉頭,郭嘉更是搖頭低聲道:“康成公學問當是天下第一,不過論治政,實在是……”說到這裡,郭嘉連連嘆氣。
這時,曹操反而輕笑道:“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就如奉孝你亦只善謀略而不善治政一樣,康成公如此亦在常理中。
眾人聽得曹操之言,齊齊點頭。
而那邊,曹植卻是向著鄭玄拱手一禮,說道:“植年幼,亦斷不了康成公此法是否乃是良方。”
鄭玄不置可否地問道:“那你待如何?”
曹植展顏一笑道:“便當康成公答到了。”
“哦?”鄭玄原本還以為曹植會討價還價,畢竟第一條問題已經被自己答出來了,如若此問再算自己答出,那就還剩下一問了。雖然以自己的學問勝了一個黃口小兒沒什麼值得稱道的,但曹植此時表現出來的胸襟,讓鄭玄也忍不住暗暗點頭。
鄭玄心中雖然驚訝,但表面上並無表現出來,只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讓曹植提出第三個問題。
曹植也不客氣,拱手行禮之後便問道:“方才康成公言,莫在讓小人當道,那麼亂世自當早日結束。那麼植第三問便是,三皇五帝之時,緣何就沒有小人當道,要知道三皇五帝亦非一生無錯之聖人,如堯帝就錯用禹之父鯀來治水。”
此問一出,包括曹操等人,悉數愕然。曹植此問並不算太高深,不過卻勝在大膽。一般這時代的人,對於三皇五帝,總會稱頌他們聖明,是理想中的時代。而一般人有人問起,三皇五帝時期為什麼沒有小人,那麼得到的回答一般就是他們是聖明賢君,不會受小人所蠱惑。但現在曹植就提出一個矛盾點來,堯帝錯用鯀來治水,那麼堯帝就並非不會做錯事的人,既然如此,他又為何可以讓百姓所稱頌,而他所在的時代亦沒有小人當道呢?
這時代最講究尊師重道,豈會有人胡亂猜測或懷疑聖人和三皇五帝這種已經被捧上神壇的聖明賢君所做的事。也就是曹植這種來自一千八百年之後,腦海中多是平等思想而無如此深的等級分化,才可能提出這種疑古的問題。
看著主位上的鄭玄低頭苦思的樣子,曹植心中暗笑。一直以來的標準答案堯帝聖明,已經被曹植用鯀的故事所破掉。除非鄭玄否定堯帝的功績,但堯帝位列五帝之一,其功績受到歷代先賢所肯定,鄭玄雖是當代儒宗,但亦不可能否定。
一個會做錯事,用錯人的賢君,為何他所在的時代沒有小人當道?曹植這招,完全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曹植問完之後,便不再說話,只站在原地閉目養神。主位上的鄭玄聽得之後,心中一驚,暗道:“這……”邊想臉上亦露出錯愕之色,繼而便低頭苦思起來。鄭玄如此,更遑論他的一眾門生了,草廬內當即陷入了沉寂,
不止他們,曹操、荀攸和劉曄也在低頭苦思,反倒是郭嘉一副嬉皮笑臉的模樣,並沒有如他們一般愁眉苦臉。曹操瞥見郭嘉的樣子,忍不住問道:“奉孝,植兒這問題值得深思,汝緣何不想?”
郭嘉嘿嘿低笑道:“主公,這有何好想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問題根本就無解,嘉可不想浪費時間在這種問題上。況且四公子此問一出,今日之後必定為天下所傳誦,到時自有天下人為嘉想答案,如此何必庸人自擾。”說到“庸人自擾”四個字的時候,郭嘉語氣還加重了一點。
曹操聽得一愣,繼而指著郭嘉低笑道:“你這浪子,文若就曾數次向操告狀說你太懶,現在看來文若還是說得輕了。”
郭嘉聽到,得意一笑。不過曹操下一句話卻是讓郭嘉笑不出來了,只見曹操摸了摸下巴,自語道:“看來當如文若所言,該多安排些事與奉孝做方可,他實在太懶了。”
郭嘉一聽,立即苦著臉哀求道:“主公,你是不可聽荀文若那等小人之言,這樣會累死一個大忠臣的!”
二人的對話讓沉思中的荀攸和劉曄也沒有了心情,連同曹操一起翻了翻白眼,荀攸忍不住低聲對劉曄道:“子揚,你覺得小叔他像小人麼?”
劉曄搖了搖頭,繼而一字一頓地吐出一句說話:“奉孝更像!”
曹操聽得,以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