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但我楊家四世三公,又怎能甘於人後!衝著你這一份執著,我怎麼也要助你一把!”
心志重新恢復堅定,楊彪臉上徒然煥發出一陣神采,沉吟了一下,說道:“國舅,要逼曹孟德將大權還給天子殊為不易,只不過這也並非沒有可能!”
聽到楊彪這話,董承眼睛徒然一亮,驚訝道:“莫非太尉已有計策?”
楊彪苦笑一聲,搖頭道:“談何容易,只不過有個方向罷了。”
董承聞言也是大喜,他很清楚自己出身行伍,智慧有限,真要鬥智,他不會是曹操的對手。而若是楊彪肯出手,那就不同了,當初劉協能逃出長安,都是靠楊彪的計策罷了。想到這裡,董承急問道:“太尉不妨細細言之,我等也好從長計議。”
楊彪點了點頭,說道:“國舅不滿曹孟德,應該是始於他自封大將軍之職吧?”見到董承點頭,楊彪語氣凝重地說道:“其實在明眼人看來,這一手並不足以證明曹孟德是對大漢不忠之臣!”
這話卻是讓董承糊塗了,不解地問道:“太尉此言何解,曹賊已然自封大將軍,怎能證明不了他對大漢不忠?”
楊彪無奈一笑,搖頭解釋道:“其實曹孟德這一手,明眼人都知道他是為了避免與袁本初發生衝突才弄出來的。蓋因袁本初覺得曹孟德勢力太強,故此出手對付於他。面對袁本初的威脅,曹孟德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與河北開戰,這顯然不可能,因為以曹孟德的實力,開戰必敗。那麼就只剩下第二條路,便是自降那已經蓋過袁本初的名聲,自己背上國賊之名。名聲上降下去,袁本初也就滿意了,再故作低姿態,將大將軍之位讓給袁本初。名利雙收之下,袁本初也就不再出兵,而曹孟德的目的也達到了!”
董承聽完愕然,他沒有想到,曹操自封大將軍,裡面竟然涉及了這麼多。錯愕了好一陣之後,董承忽然失聲道:“如此說來,豈不是承誤會曹孟德了?”
楊彪聽到,輕哼一聲道:“如若曹孟德真是大漢忠臣,自當將手中大權交與天子,而非獨攬大權了!”
董承聽得,瞭然地點了點頭,問道:“此事承算是明瞭,那不知太尉之策是?”
楊彪輕笑道:“還是降低曹孟德的名聲。”
董承眼眉一挑,不解道:“請太尉細細道來。”
楊彪點頭道:“名聲之重要xìng,不須老夫多言,國舅應該明白。現在曹操實力雖強,然而天下間能與他比肩的諸侯不少,強於他的更有之。如此一來,要對付曹孟德其實不難。只需將曹孟德的名聲降低,就算不如董賊也如李、郭一般,那麼天下自有討伐他的諸侯。與此同時,我等也加緊聯絡對漢室忠心之人,盡力掌控兵權。待得曹操一敗,就是我等起事救天子之機了!”
董承聽著楊彪的話,卻是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待得楊彪說完之後才問道:“太尉此策大善,只不知我等該如何行事?”
楊彪輕笑一聲,說道:“降低曹孟德名聲,此事易爾。當年以周公之賢,也有恐懼流言之日,更遑論是他曹孟德了!”
流言,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詆譭一個人形象的最好方法。特別是在古代,古人mí信,加上訊息傳播不發達就更是如此。所謂三人成虎,縱使你是周公那等賢士,有流言中傷,也不得不避嫌。要知道,建立好的名聲難,詆譭一個人卻是易,流言的確是降低曹孟德名聲的最好方法。
董承連連點頭道:“太尉此法大善,既然如此,流言之事就由太尉負責。承不才,就去聯絡那些忠於漢室的大臣吧!”
楊彪微微頷首道:“有勞國舅了。老夫以為,國舅應儘量拉攏曹孟德麾下文武,只有那等人,才有機會掌握軍隊。而陛下不能掌握軍隊,方是禍亂之根源,希望國舅明白!”
董承聽得,大笑道:“承自曉得,請太尉放心。”
接下來,二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之後,董承才告辭離開。楊彪望著董承離開的背影,神情卻是再次變得複雜起來,長嘆口氣喃喃道:“曹孟德並非董卓、李郭之流,真的這麼容易對付嗎?”只不過說完之後,楊彪目光徒然變得堅定起來,輕聲念道:“董卓、李郭之亂都走過了,我還怕些什麼!我楊家四世三公,身負皇恩,曹操,就讓我們好好鬥一場!”說到最後,楊彪的眼中竟然閃過了一絲狂熱!
顯然,楊彪這老頭下定決心了,一個學識淵博,政治經驗豐富的老頭下定決心,所使出的手段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應付!
當董承走出楊府之時,卻正巧撞見楊修從外面走進來,二人只是輕輕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