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要這樣嘛。先生機關術精湛,若不能用在百姓身上實在太可惜了。而農則是關係百姓生存之本,故此植這次來,正是想讓先生和德衡兄合力,為百姓設計新式農具,讓糧食可以得到增產!”
劉曄和馬鈞聽得,眼中同時閃過驚喜之sè,問道:“四公子如此說,莫非有改進農具之法?”
曹植聞言,微笑著點頭道:“然也。”說完也不含糊,直接對二人解釋道:“早前植見到百姓所用之犁的轅乃是直柄,而容易折斷。植在想,若是將犁的轅變成曲,那應該不會這麼容易折斷。而且曲柄的轅,犁地將比直柄的深,用力上將更加方便。這是植的初步想法,二位看看可不可行。”說完,便將歷史上的曲轅犁仔細描述了一遍。
曹植邊說的時候,馬均已經取過放在案桌上的紙筆,輕輕地繪畫起草圖來。間中有畫得不妥之處,劉曄則指點一下,如此一來三人便共同投入到設計曲轅犁之事上。
曲轅犁,乃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極為重要的農具,它的出現,讓華夏百姓的精耕細作得到深化。而正是以曲轅犁為代表的一系列農具得到革新,才使得唐代的農業水平遠高於漢代和兩晉南北朝時期,而歷史上也是到了唐代,溫飽問題才不再時刻困擾著朝廷,可以放到次一點的位置。
漢末無論農業水平還是荒地開發、糧食種類都遠不如後世。因此往往一個天災,就足以造成大面積的饑荒,這就算對田制進行改革,也不能解決得了問題。在土地有限,又未能找到其他高產作物的時候,提高農具,深化精耕細作,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唯一出路。
其實曹植早就想讓後世的農具面世,只不過製作改變農具可不容易,而且之前也沒有機會讓他施展,故此才一直拖到現在。馬均的出現,正好是一個契機,憑馬均之才,有曹植的理論提點加上博學的劉曄,三人合力應該能製作出不少新式農具來。
除了曲轅犁之外,歷史上出自馬均之手的龍骨水車,也在曹植的提示之下,讓馬均有了靈感。只不過改造和發明新的農具都不是簡單的事,即便是有曹植這種跨越時空的指點。因此,曹植將腦袋裡能記住的東西都扔給劉曄和馬均兩人之後,便直接離開。他的理論指導工作已經完成,至於能不能造出來,就要看劉曄和馬均二人了。
只是兩人皆乃科學瘋子,曹植扔下的東西讓二人受益良多,整個人都沉mí在其中。故此當曹植離開的時候,二人都沒有半點反應。
……
建安元年十一月初八,下了數天的雪終於停了,冬日的陽光格外明媚,已經完成擴建的許昌城,也恢復了不少生氣。就在百姓來回進出的許昌城東城門處,一小隊曹軍護著一輛馬車經過了城門崗哨的檢查之後,緩緩地駛出城去。
這輛馬車內所坐的不是別人,正是身負到徐州請鄭玄到許昌重任的曹植。至於代表朝廷的使節王淩,倒是神清氣爽地騎在戰馬之上,與這次的護衛安全的文稷攀談起來。
馬車之內,曹植拉起窗簾的一角,偷眼往車外那騎在戰馬上,一面意氣風發的王淩望去,心中忍不住暗道:“這王淩,真不像是王允的侄兒。”
王淩現在也就二十許歲,一面清秀,英氣勃勃。雖然出身於太原大族王家,然王淩並不愛民,反而好武。故此,王淩也非文士打扮,反而身穿甲胃,騎在戰馬之上,而馬上還掛著一杆長槍,怎麼看都不像代表朝廷的使者。
不過人是曹操選擇的,曹植也不好說這麼多,他只希望到時候這王淩別失禮好了。拉起窗簾,曹植從懷中取出王越給的那張絹帛,細細地讀了起來。
王淩倒是眼尖,見到曹植在看劍譜,jī動地策馬來到馬車邊上,好奇地問曹植道:“四公子,這就是記載王先生畢生所學的劍譜嗎?”
聽到王淩之言,曹植忍不住翻了翻白眼,略顯無奈地想道:“這傢伙,身為男人,竟然這麼八卦。”心中雖然如此想,表面上卻是笑道:“這個植也不知道,恐怕要問王先生才知。”
王淩聽到,輕“哦”了一聲,繼而問道:“四公子,你現在跟王先生學劍,那應該很厲害啊。”
“只學了一點皮毛。”
“四公子,聽聞你設計了那個木樁陣,真的是那麼厲害嗎?”
“這個其實是子揚先生設計的。”
“四公子……”
曹植:“……”
有王淩在身邊,曹植總算體會到孫悟空面對唐僧時的那種感覺,簡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而王淩就像一隻好奇寶寶那樣,每時每刻都能問出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