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3 / 4)

小說:太平新篇 作者:笑傲網路

正在艦隊最後走位的“瑪麗露絲”號也被擊中,巨大的船舵直被炸上了半空,這艘巡洋艦立刻在原地不停的轉起圈來,迎頭撞上了避讓不及的“聖公爵”號補給艦,兩條船頓時如同死魚般漂浮在海面上,再也無法控制。

“將軍,這不是戰列艦!”副官尖叫起來,“這是水雷!”

用不著他提醒,鄧肯已經明白他上了中國人的當,緊跟著那些中國巡洋艦的英國艦隊,已經被他們帶入了精心佈設的水雷陣,這片平靜的海面下到底有多少顆水雷恐怕也只有佈雷的人才知道了。

相關史實(以下不計入正文字數):

1、水雷:水雷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 1558年明朝人唐順之編篡的《武編》一中,詳細記載了一種 “水底雷”的構造和佈設方法,它用於打擊當進的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 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機械擊發的錨雷。 它用木箱作雷殼,油灰粘縫、將黑火藥裝在裡面,其擊發裝置用一根長繩索不結,由人拉火引爆。 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爾繩索墜有3個鐵錨,控制雷體在水中的深度。 1590年,中國又發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為定時引信的 “水底龍王炮”。 1599年,中國的王鳴鶴髮明以繩索為碰線的 “水底鳴雷”,1621年又其改進為觸線漂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觸發漂雷。 歐美18世紀開始實戰使用水雷。 北美獨立戰爭中。 北美人民為攻擊停泊在費城特拉瓦河口的英**艦,於1778年1月7日,把火藥和機械擊引信裝在小啤酒桶裡製成水雷,順流漂下。 當時雖然沒有碰上軍艦,但在被英軍水兵撈起時突然爆炸,炸死傷了一些人,史稱 “小桶戰爭”。 19世紀中期,俄國人B※#8226;C※#8226;亞圖比發明了電解液觸發錨雷。 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皇俄國曾將這種觸發錨雷應用於港灣防禦戰中。 至於小說中帝國海軍從何處獲得的水雷,請讀者關注下一章內容。

第207章:水雷陣

第207章:水雷陣

第207章:水雷陣

正如鄧肯所猜的那樣,朱永華的確是佈下了一個水雷陣來迎接這些千里而來的“英國朋友”,這也正是他上奏朝廷,取消之前麻雀戰的依據,在美國作戰的時候,北軍由於戰艦缺乏,因此大量的使用水雷來封鎖南軍港口,這種武器厲害之處讓朱永華大開眼界,在離美回國時,林肯向他表示願意援助一批軍火(見204章),他當場就說其他的不用,這水雷到是希望林肯能多援助一些,因此這次回國的時候,幾乎每條戰艦上都裝著幾十枚各型水雷。 王財對朱永華的水雷戰也覺得是很有取勝的希望,因為帝國水師的實力英國人非常清楚,唯有這個水雷是剛剛美國人那裡弄來的,英國人根本不知道,完全可以藉此來打一場出其不意的勝仗。

早在設伏的前一夜,朱永華就帶著艦隊悄悄趕到設伏海面,把所有的水雷全部設定好,而且為了能夠避免誘敵的艦隊誤中水雷,朱永華不但把水雷的佈設位置詳細的告訴了各艦指揮官,還特別挑選航速快、機動力好的巡洋艦來作誘敵部隊,所以當他們順利穿過雷區之後,緊隨他們而來的英國艦隊就頭痛了,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這個陷阱之中。

正在鄧肯不斷下達命令,指揮各艦機動避讓大海中神出鬼沒的水雷時,更大的危機出現了,埋伏在不遠處的帝國六條主力戰列艦出現在英國艦隊地視線內。 而且這些戰列艦早就調好了炮擊角度,二話不說就向在雷區內手忙腳亂的英國艦隊傾洩下幾十顆重磅炸彈。 這就好比在梅花樁上的比武的高手,不但要提防對手攻擊,還要注意腳下不能踏空,稍有不慎就會摔下樁來。

剛才還得意洋洋的英軍統帥鄧肯這次真正意識到他的對手絕不是此前所想愚蠢,甚至他現在才意識到真正愚蠢的是他自己。 不過雖然處於如此危機地境地,英國畢竟是獨步大洋的海軍強國。 英國水兵們也都是騎鯨蹈海地百戰猛將,越是情況危機。 他們越是能夠臨危不亂此刻英國艦隊擺了出了保護主力戰艦的隊形,所有的巡洋艦、輔助艦全部機動到主力戰列艦的周圍,一面躲避敵人的炮火,一面用船上的副炮不斷的轟擊附近海面上地所有可疑目標,順著海流靠近英國艦隊的很多水雷都被他們用這種辦法引爆,而負責海軍加農炮的水手則根本不想水雷的威脅,他們專心的裝藥點炮。 與在遠處的帝國水師相互炮擊,這種戰列艦對射,英軍水手的訓練水平就體現出來了,不但命中精度比帝國水師要高,連裝彈速度也比帝國水師要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